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来到了九月中旬。宁洪福和宁诚准备播种冬小麦,而宁秋和奶奶在家里练习制作油墩子。
制作油墩子的磨具几天前就拿回来了,花了几块钱和手艺人定制的,一共五个。
其实做这个小吃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宁秋就在馅料里下了点功夫。
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磨成粉末加在馅料里,这些其实就是五香粉的配料。又考虑到孩子们的口味,在里面添加了少量的辣椒面。
尝试过几次后,家里的大人和孩子都说好,对小买卖也更有信心。
宁秋曾想过很多方法改善爷爷一家的生活,但就她现在这个年纪,根本无法操作。
最终她想到了这个摆摊的主意,根本原因是成本小,就算失败也没多大损失。操作简单,熟练了就能上手。
当然,她觉得失败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种吃食在北方并不常见,更别说闭塞的富源县了。
虽然赚的不多,而且很辛苦。不过想赚钱就没有不辛苦的,只要有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
九月底是种小麦的日子,下山村的村民们一早就去了对面的田地里。
但凡遇到这种大面积种植的时期,下山村就会全村出动,由村长统筹安排。家里人多的、种的快的,忙完手头的活计后会帮着其他人家一起种植。
互帮互助是村里不成文的规矩,毕竟谁家都有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这回你帮了别人,下回别人也会帮你。也因为这,村里人的关系都比较亲近,不像城市都各家自扫门前雪。
能干活的青壮年都下了地,村里只留下些老人孩子看家。
宁秋也早早起床,来了下山村后她的作息变得非常规律早睡早起的,身体也比在沈家时强壮了不少。
身上和脸上的伤早已痊愈,除了膝盖上留下了淡淡的疤痕,其他地方都恢复的很完美。
虽然年纪还小,但喂鸡喂羊的活还是能做的。要不就帮着奶奶侍弄后院的菜地,跑跑腿,打下手。
晌午侍弄完后院的菜地,祖孙俩就为家里下地的几个劳动力做午饭。
下地是体力活,朱熹妹做了一大锅的三合面馒头,菜就是练习时剩下的那些油墩子。配上一大窝菜汤,和几样自家腌的咸菜就算完事儿了。
眼看着快到中午,祖孙俩将吃食放进背篓。
宁秋背了一背篓的馒头,奶奶的背篓放着几样咸菜和一大盘油墩子,手里提着装着菜汤的木桶,准备妥当俩人就往地里去了。
这时间点村里有不少媳妇给自家男人送饭,三三两两说笑着往村外大路走。
待村道上的人渐渐少了,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出现在后山山脚。
人影沿着村道迅速进了村,四下打量着沿着墙根偷偷摸去了西面的一个小院。
小院外是一圈一米多高的土墙,一伸脑袋就能看到里头的情形。
院子里很脏,地上是一大摊一大摊的水渍,羊粪鸡粪随处可见。
一个脏兮兮的小孩正蹲在地上,面前是一盆脏衣服。孩子的袖子高高卷起,露出细瘦带有淤青的手臂。她用小手费力的搓洗着盆里的衣服,屋里还能听见女人恶毒的咒骂声。
两个人影很有耐心的蹲在院墙外,见那孩子吃力的将脏衣服放进背篓后,背着往院外走。
见状,两个黑影忙往院墙边躲了躲,之后一路尾随在孩子身后。等拐过转角,他们迅速冲上去,一把捂住孩子的口鼻。
其中一人扛起孩子就往后山跑,另一个则往村东头去,一口气翻进了宁家的院子。
拐角处,一背篓的脏衣服掉在地上,空背篓过得老远。
宁秋和奶奶等着三人吃了午饭,收拾了东西回家。
回到小院,朱熹妹将碗碟清洗了,对蹲在灶房门口的宁秋说。
“秋啊,咱回正屋,奶奶给你量量尺寸,回头让你大伯母做几件秋衣。”
“唉!”
宁秋乖巧的站起,牵着奶奶的手回了正屋。
重生八零之千金农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