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冕一步前踏,刚准备能动手就不多废话,对面一位居中的老人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先放下弓箭,随后仍未放松警惕地出声问到:“来者何人?所谓何事?”
吴冕见终于有人肯开口说话,敛去气机,回答道:“在下和这位同伴皆是三清山弟子,此番前去万剑堂参加江湖选拔,途径此地,同伴吃蛇中毒很深,一直在山中找寻解毒之法,若有冒昧,还望各位海涵。”
字斟句酌,吴冕虽然识字不多,但也自认这次说话客气完满,对面要是还不通情理,吴冕不介意让他们认真听一听自己的道理。
众人听到三清山这个无论在江湖庙堂还是平民百姓间都是正派的名字,都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紧张的气氛也随即缓和几分。
老人捻了捻雪白的胡须,目光如炬,先看了眼胖子,又看了看吴冕,大概没在他眼里看出有一丝作伪,微微点头,自从看到胖子就开始躁动不已的人群中就走出两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凑近了查看。
不多时返身走回老人跟前,神色黯然,点头又摇头,便径直离开了人群。
老人似乎被勾起了痛苦的尘封往事,双拳紧握,手背青筋毕现,脸色苍白,嘴唇颤抖。
吴冕见那两个妇人如此作态,那位老人也是面沉如水痛心疾首的样子,不明所以的他心里也满是疑惑和紧张。
那两个离去的妇人去而复返,拿来一把草药和一罐子丹药,来到胖子身边,打开胖子的嘴巴,先把草药碾碎了就水服下,再喂进去几枚丹药。
吴冕蹲下查看胖子,仍旧是昏迷不醒,但气息脉象已经开始稳定,脸色也在微微好转。
这时一直闭口不言的老人似乎经历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悠悠然松开了话匣子。
原来这些都是探龙山村的村民,之所以遗弃了旧址,躲进这与世隔绝的山坳之中,不是因为战乱,不是因为逃难,而是因为一个人。
多年以前的一个冬夜,一位落魄的年轻道人被仇敌追杀,流落此地,躲藏了数日最终因伤重和饥寒交迫,倒在了山涧附近,被一位老猎户,也就是老人带回了探龙山村。
伤势痊愈后的道人无以为报,便在村边结茅而居,帮村民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顺道算算命写写书信什么的,偶尔上山采药采风,也是两三日便回。
山村民风淳朴,人人相亲,也不介意多出一张嘴巴吃饭,久而久之也就把他当成一份子看待了。
后来道人算了算日子,拜别山村,村里还多少有些不习惯,但道人始终是山外之人,也不强留,只当作结下的一桩善缘,缘灭则人散。
只是后来再过了几个月,道人又回来了,这次带了几个年龄相仿的道人,还有几位妙龄道姑,说自己是无上妙真道的掌教真人,这次回来把探龙山当作本派修炼繁衍的洞天福地。
听到无上妙真道的时候,吴冕眉头一皱,若有所思,似曾相识,但还是忍住没有打断老人说话。
后来年轻道人便提出聘请村民一起前去修建道观,山风淳朴,道人又曾与村里结下过善缘,不比外人,而且酬金不低,当时村里便应承下来。
道观选址在探龙山主峰之后云海之上,终年云雾缭绕,山这边看不见。起初上山帮忙的村民一旬半月回来一次,银钱都是现结,看得村里之前犹豫不去的汉子们直悔青了肠子。
再到后来,上山的汉子们大半个月才回来一次,可大多神情萎靡,一次比一次憔悴瘦削,跟他们说话也不爱搭理,村里只道是干活劳累,休息好了吃些山参补补也就没事了。
再后来,他们许久都没回来,只是山上道姑重新下村子来,说是道观正在修整的关键时期,问村里可有人再愿意上山帮忙,忙过了这一阵,大伙儿一起下山回家了。
而且只要壮年的汉子,不要老人小孩和女人。
这可让村子了之前那帮后悔没去成只能暗地里眼红的汉子们炸开了锅,当夜村子里剩下的壮年汉子就全上了山。
从此,也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了。
我有横刀伴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