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来,李长风从大楚撤军,和稷下学宫有关系,但孔圣不是规定,稷下学宫和半圣读书人不得插手各国事宜吗?
带着疑惑,李玄继续看下去。
“糊涂!”
“陛下昏了头脑。”
“秦国无圣!”
一连十几页,全都是这个四个字,可见李长风对此事是何等恼怒。
“我决定了。”
最后一页,也是四个字,第二本日记到此戛然而止。
李玄赶紧取出最后一本。
“打不开?”
“上面被加了禁制。”
“以我现在的文位,根本无法撼动……这是大儒禁制?”
李玄放弃了尝试。
他有预感,天元之变的原因会在第三本日记中出现。
只要将其打开,或许就能解答他心里一直的疑惑。
“要不要去求助老师?”
“不行,老师他也是秦国人,如果里面真的记载了造反的经过,对我有威胁,我不能赌。”
李玄直接否定了这个想法。
几位大儒之所以愿意庇护他,是他们心中确信李长风不会造反,一旦这个结论被推翻,他们会怎么对待自己不可想象。
看来只有等到自己有实力打开禁制,才能够彻底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不过眼下,李玄也从日记的内容推断出来不少信息。
首先。
李长风、秦王、董相三人的关系非比寻常,至少在天元之变之前,他们都是有相同的目标的。
而从大楚撤军后,他们三人之间就发生了分歧。
这个分歧很可能就是导致天元之变的根本原因。
也是李玄一直以来都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其次。
天元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稷下学宫也有关系,和半圣也有关系。
李长风在日记里反复提到秦国无圣,从日记对应的时间看,这个半圣显然就是楚国的半圣读书人。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半圣,可能性很小。
这么看,他想搞明白真相,稷下学宫是必须要去的。
毕竟人族半圣全都在稷下学宫。
最后。
在这场军变中,秦王和董相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一点,李玄暂时而不得知,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半圣之威,可抵一国。”
李玄将日记收好,由衷感慨。
李长风大军直入大楚腹部,眼看都要打进楚国京都了,这种情况下都选择撤军,显然是受到了来自楚国半圣的压力。
是楚国半圣出面,秦王无奈下旨让李长风撤军,但李长风开始不愿意放弃,违抗了圣旨,这才催动了天元之变吗?
君臣三人之前的想法行为,和李玄的灭六国论不谋而合。
最初,他们三人的信念是一致的。
“根据前身记忆,李长风,也就是我爹吧,他的大儒之道是‘封侯非我意,唯愿九州平’,如果楚国都灭不了,显然和他的道相悖。”
“由此看,他想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爹啊,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李玄头疼无比。
“说到底,还是自身实力。”
李长风如果是半圣文位,大秦自然就能不惧他国半圣的压力,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如果李玄是半圣文位,就算他自己造反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
屈府。
“定好什么时候离京了?”
屈灵均淡淡开口。
“三日之后。”
西游记李玄已经写完,老孙头他们已经印刷出了第一批,只待李玄的书行开起来后,正式售卖。
张阳被废,自然不会再有人对书行施加压力,李玄思来想去,倒不如自己开一间书行。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