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烟散,人走茶凉。
李长安的眉头紧锁,记忆逐渐明晰。
夜渐深,他辗转反侧,不是因为穿越的懊恼,而是李长安的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
他无奈地苦笑,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打得稀烂?丢金融人的脸,背负一屁股的债务。
……
李长安摇摇头,轻声叹气道:“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务之急,关键是如何洗脱李长安身上的罪名,这才是重中之重!可话又说回来,洗脱哪有那么容易?而今棘手的问题,就是回到大陵京都,查出事情的真相。
李长安运用逻辑思维,推演事件的经过,逐渐理清了思路,心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以他现在的学识和见闻,夸口是大陵王朝的金融泰斗,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大陵王朝的文明,没法跟社会主义文明相提并论,那些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这个世界的人根本不懂,他们赚钱,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物钱交换层面。
最遗憾的是,没能多了解一下刑侦探案的理论知识,帮助自己翻案,不过,以现代人的思维,翻案不就是手拿把攥的小事,基本属于小case。
“等翻了案,锦衣朝堂,遍访山河……”
人要有梦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翻个身吗?
李长安不屑一笑,睡意渐渐朦胧,不知不觉中沉沉入睡。
天明卯时许,李长安醒来,伸了个懒腰,从破木板床上爬起,走到屋门前,透过门缝望见,押解他的大陵军卒俨然齐整,威风凛凛。
话说大陵王朝乃是礼仪之邦,读书人的社会地位颇高。
虽然李长安已经沦为庶民,但押解的军卒对他依旧敬重,毕竟高举翰林院都是他们曾经的梦想,李长安实现了,就算是高人一等。况且,眼前的这少年,还是武郎府的三品挎剑护卫,拿本行比,都有不及之处,相差的境界就是百里开外了。
读书人的秉性,见不得官场的尔虞我诈。
李长安亦如是!
朝野上下的那些老骨头,恨他李长安入骨。
三个月前,京都国库拨出银两,要与东海汕州市的通行宝钞局进行银票汇兑,以促进京都之地的商品流通,增加国库的税银收入,实现大陵的繁荣与昌盛。
提到银票汇兑,不得不讲,这是海洋商贸的必然结果。
李长安一时恍惚,这是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么?
他眉头一眨,内心里告诫自己道:“穿越,穿越得划重点。这里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更谈不上民主与科学。”
平静的内心稳如老狗,盘算下来,只要监银一案查明,李长安这个糊涂蛋,又是那个锦衣少年,到时候风光无限。
天不生我李长安,暴富万古如长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逆风翻盘,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国库的银监提司权烨言禀圣上,翰林院李长安精通文墨,又有下海商贸之旅,是此次监银大吏的不二人选。
大陵圣上一听便喜,满朝文武皆是举贤唯才,给小辈后生成长历练的机会,再斟酌他的功力境界,三品挎剑护卫,定是能当大任。
圣上下旨,册封李长安为监银钦差,押送银锭,奔赴东海汕州市,联通大陵王朝的钱币汇兑。
李长安年少气盛,心怀青云,领旨后亲自前往国库,盘点银锭装车,辗转钱庄,票号,横渡武陵江,一路东进,抵达东海通行宝钞局交付汇兑。
开箱验货,却是银锭造假,三十万两真银,不翼而飞?
事件上报京都,立案督察,御史长司徐孟达亲巡查办。
惊天迷案,一无所获,卷宗定性为妖物作祟,笔录撰注,收纳归于大理寺卷库。
李长安自然而然,以失职之罪,深陷牢狱。
圣言虽重,但也难违大陵律法。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固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乏其精髓所在,一国十三洲,律令都以严格恪守为准。
大陵谪仙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