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之中的鞑子尽数被押到潼关城头斩首示众,足有数千人。其中宋人将领若有不降者,无论家世背景尽数斩首。
此战结束之后,一封封战报送至元宋朝廷,元廷与宋军两方朝廷尽皆震惊。
且说元廷锐气受挫,这些年来树立起来无可匹敌的形象骤然破碎,他们如何善罢甘休?
当即纠集十万大军分批七次勐攻潼关,而此番敌我双方人数太多,众人也只守不攻。
即便陆离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没办法正面冲杀十万人的大军。
太为难人了。
潼关之地战火持续数月不止,却连一次城门也没有攻破过。每当元军即将攻破潼关之时,陆离便会一身轻甲,手持长剑登上城楼。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一人守城关,一剑抵万军。
除此之外,更有汤六一等人带领小股军队在外游走,便如同讨厌的麻雀一样,不断扰乱和蚕食元军。这小股军队并不贪胜,秉承陆离给出的十六字原则。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鞑子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打发,被明军弄得烦不胜烦,疲惫不堪。
以点带线,因为潼关一关的大战集中了元兵不少的兵力,襄阳等地的元宋战线压力减小了不少。
期间郭靖还写了封信给陆离。
原来他在秋收之时听闻鞑子又要南下,便再一次回到了襄阳。只不过这一次,襄阳的战况并不如同往年那般吃紧。
他打探之下才知道,镇守潼关的明尊竟然就是当日华山论剑的少年,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
到了这年冬大寒,元兵又吃了败仗。别无他法,只得暂且退兵。众人都知道,这一退之下,元兵少说也得修养生息十年左右时间才能再次攻打过来。
而这段守关的期间,李通等人便派人安抚皖、鲁、豫三地之民,并且派出五散人前往长江以南的宋域拼命的宣扬的明尊形象。
自从鞑子侵略中土以来,战线周遭的百姓可谓是过得猪狗不如,每日里提心吊胆。
然而陆离一人守住潼关,还将鞑子兵杀的颓败,可谓是这几地人民的救难报仇之人。再加上李通的安抚,几地之人对于明军的崇敬已然远超宋廷。即便是江南奢华之地的百姓,也对明尊陆离的形象越发敬重。
而在郭靖的影响之下,江湖人士对于明教的看法也大大改观,绝不像倚天屠龙时代那般以明教为邪魔。
而与此同时,刘庭槐还提议派人去南方宋廷诉苦,只说众人抵抗鞑子艰苦万分。宋廷之中许多官员偏安南域,早就希望有人能替他们挡住凶恶的鞑子。
大家都是文人,谁会想要去与鞑子拼杀?再加上民声所向,宋廷很痛快的给予了陆离等人物资支持。
虽然也有一些武将一心报国,但是没有皇帝点头,还是没办法。
而这些钱财之中的一半全都被李通拿出来,反过来买通贿赂宋廷官员。
他们不仅要钱,还要人。要有才能的人,有才学的人,要有各种技艺的人。
有这些人在皇帝周围日日提议,也有不少擅长治理与战事的人才,甚至于民间的技艺之人也来到明域。
而出奇的是,皖、鲁、豫三地一直是‘明’的地盘,而皇帝本来想给陆离的封侯,也被一众‘被贿赂的官员’劝说,最终没有下达。
换句话说,现在明军并没有宋廷的官方身份,他是独立的势力。
最后的结果就是,宋廷皇帝心里还将陆离这片地盘当做是自己的附属势力,只把陆离当做是自己手下的一员勐将,不断地提供物资援助。
但是在这三地人民的眼中,俨然已经新成立了一个国家。南宋给他们的物资支援,不像是慰问,倒像是岁贡。
反正,宋朝也很擅长给其他国家岁贡,百姓早就习惯了。
总体来说,现在的陆离与宋廷之间的关系很暧昧。你说两方分居了?并没有,但其实也算是独立了。因为这三地的管理已经完全自主,甚至不少制度都已经与宋廷完全不同。
从独孤九剑开始的诸天剑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