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左良玉这一来一去的扯皮花了不少时间,倒是让已经被打的到处乱跑的张献忠得以喘息,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与此同时,由于追剿张献忠的需要,杨嗣昌已经移镇襄阳。
而那位从商洛山中走出的闯王,眼下也抓住了这个战机试图挺进河南。
历史同期,由于左良玉为张献忠所说服,迁延不进,杨嗣昌最终决定离开襄阳亲自追剿张献忠。
如今张献忠的使者尚未出发,但由于朱由检的圣旨,使得左良玉提前一步暂停了军队的行进,这固然让张献忠捕捉到了提前脱离兴安的良机,但某种程度上而言,李自成算是被他坑了个结结实实。
左良玉所部虽然提前停止行军,但前锋毕竟已经抵达兴安参与了对张献忠的围困,而主力部队虽然大大降低了行军速度,但由于左良玉找到了充足的理由,而非像历史上一样称病不出,是以杨嗣昌也没有大范围调动明军主力并亲自上阵追剿张献忠。
这样一来,河南的兵力就远比历史同期要高,李自成想像历史上原本的走向一样,在河南舒舒服服的坐大就很困难了。
当然,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对此都是没有什么敏锐的洞察的,二人虽然此前有过互相救援的合作,但关系也谈不上多么紧密。
如果被张献忠知道自己误打误撞之下坑了李自成一把,说不定八大王一时兴起还能多干几碗饭呢。
“如今左良玉部不过偏师在此,虽然不知他主力为何迟迟不至,但本王的意思是趁此机会直接突围,原先的使者也没必要派了。不知道你们几个意下若何?”正在张献忠中军大帐里和他一起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的,自然就是他那几个历史上有名的义子——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等人。
“我以为,虽然我们眼下可以直接突围,但左良玉那边的使者还是要派。”李定国眼下还是个俊秀少年,远没有后世“两撅名王”时的风姿卓绝,说完话之后自己还腼腆的笑了一下。
“哦?这是为何?依我看来,如果我们突围在先,那么安知派到左良玉营中的兄弟不会被明军拿去请功?如果我们等到使者回报再突围,非但坐失良机,而且有可能会吸引到明军后续主力的注意,反倒加大了咱们之后流动作战的难度。”孙可望提出了反对意见。
当然,此时的孙、李之争更多的还是单纯争风吃醋,想要在义父张献忠面前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还远远没到后来你死我活的程度,所以孙可望说话的时候也比较委婉,说完还朝着李定国露出了有些歉意的一个笑容。
“不不不,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去左良玉那里出使的兄弟绝对不可能出事。”李定国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不容反驳的坚定。
“不知兄长此话怎讲?”刘文秀好奇的问道。当然,他也不全是自己好奇,没看见上面张献忠也流露出了一丝疑惑吗?这种问题,他们当义子的当然要抢先一步啊。
“一来,只要我们派去的使者能在左良玉心中种下一颗拥兵自重的种子,那么以后他左良玉势必有所顾虑,追剿我们的时候就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样全力以赴。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的后续作战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而且,只要我们的使者提前一步把他拜会左良玉的消息放出去,左良玉就绝对不敢对他造次。”
“你的意思是,纵然左良玉意识到他可能被我们欺骗了,但为了在明廷那边自证清白,他也必须把人证留着?”艾能奇反应极快,马上猜到了自己兄长的设想。
“义父试想,如果左良玉真的因为一时激愤将使者杀了,那明廷问罪下来,他也必然会被扣上‘私纵敌寇’的帽子。而在人证死无对证的情况下,以明廷那多疑猜忌的行事风格,他左良玉就算不死,也必然要被调离前线。而如今辽东鞑子寇边,明廷还有何等人物能来攻打咱们?届时这中原大地,还不是咱们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