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儿这孩子,跟着她母亲长大,心气儿高,还算聪慧。这书信之中,提及姊妹兄弟都好。你这个旁支的大哥却是独一份,看来你们倒是亲近些?”
贾玥哪里敢应“我也不常去府里,逢年过节去请安,才见过几面。林妹妹秀外慧中,颇得老太太的喜欢。只是不免感伤,离家在外,客居他乡,愁苦多了一些!老太太给了她一个大丫鬟叫紫鹃,她们姊妹亲厚,紫鹃很是聪慧,二人倒是亲如姊妹,身边有人看顾着,慢慢的熟悉了就好了。”
林如海不由轻叹:“我最放心不下我这个女儿啊,好在还有老太太看顾。存周兄代为管教也是一样的。”
贾玥暗道,相信贾政,那才是信了邪呢。
当然了,也只是稍稍提及了几句林黛玉,毕竟贾玥当真没见过她几回。而后就是问贾玥的学业了,在看到贾玥那一大串文牒之后,林如海也震惊了。
“你这大半年,走过了多少地方?”
贾玥笑道:“沿着扬州北,刚好走完全国三十一个省。”
林如海不由倒吸了口冷气,再看这每一篇的文作,他都带了文章来。林如海只随便翻看了几张,便可见没过一地,人家都有不凡的收获。
“走了这么多地方,你可有什么感悟?”林如海有意考教,将这么多风物如何说,岂料贾玥只说了四个字:“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林如海再看这沉甸甸的书袋和文册,再想这四个字已经别有心意:“善!”
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最早提出是王阳明,这个世界没这号人。
在贾玥详细叙说之后,林如海感慨不已,心中不免担忧:“你可知程朱理学,是如何看待知行之说?”
贾玥自然知道,毕竟这知行合一就是冲着程朱理学的偏学之风来的“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
“不错!”林如海脸色凝重了起来:“你一个黄口孺子,欲辩驳圣人言论嘛?”
“学生以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贾玥缓缓说道。
“而且,我从不认为,有绝对的真理。圣人言论,也会有落后的一天。”
“你好大的胆子!”林如海阴沉不雨的说道“我早已经听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言论,想不到,你敢想敢做之事还不止如此!”
贾玥屏息凝神道:“侄儿不敢!”
林如海又问道:“你可知,科举第一要义是什么?”
“本为选官治世,如今来看,快要成了牢笼志士之策!”贾玥不避讳的说道。
林如海心中暗暗吃惊:“我用了半生才看透的事,你却早早的看明白了,你既然看到了牢笼志士这四个字,也该知道知行合一,务实之学,并不适合当下。”
贾玥想了想说道:“牢笼志士,愚民天下,的确能减少许多事端,却埋下了亡国灭种之祸根。西洋诸国已经开始了社会变革,工业变革。若我国朝只顾得钻营八股文章,不懂发展,不懂民生,他日列强袭来,我们难道要拿着之乎者也去招呼他们嘛?”
“广开民智,化育天下,唯有民强才能国强!不能再将天下百姓当成猪狗愚弄,不能让那些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以外行指挥内行。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这一路走来,国朝,边患,民患,天灾,吏治,法制,几近崩毁。而基本的道德标准,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侄儿斗胆放言,不出十年,乱世将至!”
“够了!”林如海深吸了口气,眼中却是满满的担忧“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可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老朽之木,垂垂老矣。非是你我所能改变。你只钻研学术还罢,日后入朝为官,万不可操之过急。”
红楼:绝世玥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