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暗暗观察着崇祯的表情,见他面无表情,行礼之后,就躬身立着。
崇祯抱着茶杯,怒气难消,看着几人,道:“诸位卿家,大殿上不说话,现在总该说点有用的了吧?”
黄立极余光瞥了眼其他人,又顿了一会儿,道:“陛下,臣听说,锦衣卫押送了百万斤盐,即将到京了?”
“首辅的消息倒是灵通,”
崇祯坐直了一点,道:“京畿这里朕不担心,朕说的是江南。”
王永光,李邦华都是知道内情的,一早他们就有应对之策,因此并不着急说话。
黄立极道:“陛下,臣已下令两淮,淮扬转运司,全力出盐,平息南直隶盐价。”
“要是内阁的命令有用,朕就不用开朝议了,”
崇祯懒得理会黄立极,看向周道登,道:“周阁老,你说?”
周道登见能说的都说了,皇帝陛下还是不满意,神色犹豫,道:“陛下,臣以为,长芦转运司一案,影响太大,其他转运司,恐遭牵累,若是陛下,明示不追究……”
王永光等人看向周道登,心里好像堵了什么,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因为以往的朝廷,就是这样行事的,只要外面闹的够大,那么朝廷就会退缩,这种操作,一点不意外。
另外就是,他们已经部署了其他五个转运司,只等时机成熟动手。在时机未成熟之前,还不能公然拿出来说。
“朕在大殿里的话,周阁老是一句没听进去吗?”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周道登面露惊慌,快速跪地,道:“臣年老昏聩,不堪重用。请陛下恕罪。”
崇祯神色骤冷,站起来,俯看跪地的周道登,淡淡道:“周卿家……也是要致仕辞官?”
周道登确实是这么想的,但闻言心里突突,嘴角动了动,道:“臣不敢。”
崇祯抬眼看向黄立极,道:“首辅,你不会也打算临事畏缩,辞官了事吧?”
黄立极面色一正,抬手道:“启禀陛下,臣并无辞官之意。”
崇祯哼了一声,又坐下,道:“周延儒,你说!”
周延儒看着地上有些瑟瑟发抖的周道登,心里戚戚,暗自沉着一口气,道:“陛下,臣认为,大乱须用重典,最好朝廷派得力之人,前往南直隶,对于乱纪、祸乱之人,予以严惩,震慑宵小,遏制流言,打击不法,安抚民心。”
崇祯看着周延儒,面露异色。
周延儒说的倒是没错,却点醒了崇祯。
崇祯转向王永光,道:“即刻起,在吏部,设舆情司,垂直到各省府县,必须严厉管控谣言,对于不利于朝廷,社稷安定团结的流言、谣言,要第一时间辟谣,管控,处置。对于唯恐天下不乱,肆意编造,传播,扩散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与刑部,都察院,进行联合管治,对于处置不力的地方官,要迅速拿掉、问罪,决不可手软!”
“臣领旨!”王永光,曹于汴,倪文焕神情立动,同时抬手,沉声应道。
崇祯又看向周延儒,心里转动。
‘逼一逼,这些人倒不都是哑巴,还是能说出一些有用的。’
周延儒见崇祯没有怪罪,心里松口气,观察着崇祯的表情,再次开口道:“陛下,臣觉得,不止是南直隶,京城里,还需要有些应对。”
崇祯看着他,双眼微眯,旋即脸上露出微笑,道:“卿家继续说。”
周延儒敏锐的察觉到了称呼的变化,越发恭谨,道:“陛下,京中流言漫天,甚嚣尘上,有太多人走街串巷,有意无意姑且不论,若是京城不宁,南直隶空也难有安定。是以,臣认为,不止是要在南直隶打击不法之徒,在京中,更是要申明朝廷纲纪,尤其是对京官,须严加约束。”
崇祯看着周延儒,既意外又不意外。
这位在历史上虽是恶名满身,却也不是没有一点能力。
气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