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文臣武将,全都是些渣渣。
这真的很难搞啊。
端坐于王座上的朱宸濠不禁抬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不过这帮人虽然能力不行,可却有一点还是令他感到欣慰的。
那就是忠诚度非常给力。
历史上,不管是起兵后久攻城池不下,还是丢失老巢屡战屡败,宁王的那些文臣跟将士竟然都没抛弃他。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在其身边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这一点,也一度让穿越前的朱宸濠很是疑惑。
特别让他想不通的,就是那帮桀骜不驯,心狠手辣,目无法纪的山贼湖匪,为何也能陪着宁王一起去死?
当然,现在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毕竟他也获得了原主大部分的记忆。
清楚了原由后,朱宸濠还真挺佩服原主的。
九年前,刘六、刘七起义,一场持续三年,席卷了小半个大明疆土的战乱爆发。
这场起义,可说是将大明的中心地带打了个千疮百孔。
虽说义军最终被朝廷给镇压了,可动荡却不会马上消失。
大量的流民,甚至义军残部都还在四处游荡。
这场叛乱,不但让一心想要造反的原主看到了朝廷军队的羸弱,也给了他一个扩充自身力量的绝佳机会。
正所谓浑水摸鱼。
他不但暗中命人收拢流民,还接纳那些参加过起义,无路可走的暴民。
这帮人,都被他隐匿在鄱阳湖及其周边。
一部分被他训练成了悍不畏死的死士。
另一些,则摇身一变,成了为祸一方的贼匪。
所以,那些参与“宸濠之乱”的湖盗山匪,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宁王所蓄养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
宁王在这些人走投无路之际给予了一条活路,他们自然也会豁出性命去报答。
就此而言,原主无疑还是有些能力跟手段的。
对此,如今的朱宸濠也很是欣慰。
起码,他不用担心这帮人会在自己背后捅刀子。
可惜,再忠心也无法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一想到这个,朱宸濠就很有些沮丧。
嗯?
然而就在这时,朱宸濠突然想到了什么,忙又定睛扫视了一圈下方的众臣。
不对啊,这些人里面,似乎还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对了,江西参政王纶!
朱宸濠记得,在那帮随同原主一起造反的地方官员里面,王纶应该算是品级很高的一个了。
而且此人在当时名气极大,还与王守仁交往甚密,绝对是个真正的大才。
无论能力、学识,还是实干,都要远强于李士实和刘养正之流。
想来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王纶作为一个被裹胁着一起造反,非宁王亲信之人,才能被朱宸濠许以兵部尚书之职,甚至还兼为叛军名义上的统帅!
当然,这位大元帅实际上只怕连一个大头兵都指挥不动。
宁王所要的,不过是借助王纶那传遍天下的盛名而已。
因此王纶在那场发生于另一个时空中的“宸濠之乱”里面,其实更像是一个木胎泥塑,根本就没能展示出自己的任何本领,就跟着宁王一起完蛋了。
作为一个原本与王大圣人齐名,被世人并称为南王、北王之人,在其最后的时光里,却只能被动等死,那是何等的无奈。
更悲催的,则是其半生心血所凝聚而成的著作,也紧跟着毁于战火之中。
最终,“宸濠之乱”成就了王守仁,也彻底毁了王纶。
一想到正史中王纶的命运,朱宸濠也不由得一阵唏嘘。
至于此时此刻,那王纶为何不在这大殿之内,朱宸濠很快就想起来了。
因为,之前刘泉在他询问孙燧时曾随口提及过。
入主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