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照一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但片刻之后,就正襟危坐。
盖因吴允文中所述的革新之策,一自一句都应了苏照心中所思。
“初见吴氏兄弟时,还以为是那种不通大略的儒臣,没想到竟有如此见识。”苏照感慨道。
晏昌赞同道:“吴允出身庶族寒门,父亲为勋贵作工,积劳成疾,五年前病逝,母亲以织布为生,吴氏兄弟深知土地兼并之祸,对了,其弟吴琮文辞优美,虽然策论未议国策,但择圣贤文章而作,微言大义,文采锦绣,气冲斗牛,可为二甲第一。”
苏照笑了笑,眸光流转,心头也有几分欣喜,“哦,那孤倒要好生看看了。”
晏昌回头就去寻吴琮的试卷。
这边厢,苏照开始阅览吕庸的试卷,主要看策论,相比吴允从政务而论,吕庸则更多从苏国面临国际局势考量,提出合纵连横,与宋国交好,南拒郑国,与晋约兵伐卫,取卫土以壮国力的国策。
可以说和“兰若之对”,几无二致。
相比阎先生的粗糙版,此人甚至填充了许多细节,比如外交层面。
看到“北进南却”四个字,让苏照都微微眯起了眼睛,问道:“这吕庸,晏卿可有了解?”
“君上,吕庸此人,听说能言善辩,具纵横权变之才,然好饮酒、喜女色,放荡不羁,私德有亏。”晏昌沉吟了下,说道。
苏照道:“从行文倒也能看出一二。”
所谓文如其人,如果吴允的文风是古拙之中,尽现晓明通达,那么吕庸之文风就给人一种剑走偏锋,诡谲多变的感觉。
“此人治何经典?”苏照翻阅着试卷,抬眸问道。
这时代的读书人,都有一本主修经典,同时也意味着是哪一学派的信徒。
晏昌道:“主修纵横之术,儒法名道皆有所习,具体也不知治何经典。”
苏照笑了笑,也没有深究,思忖道,“莫非此人身具仪、平之才?”
张仪和陈平,这二人也是辨才无双,好出奇谋,这样的人才,不得不说还是需要的。
“那就定此三人为一甲。”苏照道。
晏昌迟疑道:“君上,先前说要在中元殿之中,主持一场殿试?”
苏照道:“刚刚接到来自临阳郡的情讯,郡中有百姓感染尸疫,疫情随时有爆发之虞,局势危若累卵,孤明日就要前往临阳郡,此次殿试只能取消,不过贡院之考,也能说明一二问题,就以孤之名义,言孤为录中士子,定好名次。”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二甲皆授予尚书郎,至六官之衙署观政,三甲则至地方郡县观政,等孤返回之后,再赐琼林宴于一众进士。”
此刻苏国地狭国小,还未形成翰林院、殿史馆阁编修书籍的惯例。
况且而今正当大争之世,也是用人之际,不是那种阶级固化的王朝中后期,讲究论资排辈。
晏昌面上现出思索之色,沉吟道:“如这般,未尝不可。”
苏照点了点头,道:“没有什么问题,就张榜公示吧。”
此刻临阳郡急如星火,他恨不得今夜就过去,当然,还要召集军国重臣,将他离去之前的事情安排妥当。
“臣告退。”晏昌领命而退。
仙朝纪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