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之的守备队刚来的时候的是和他一起住在县长官邸的,这几日人员扩编,县长官邸住不下了,所以除了几个轮流在县衙站岗的人,其余人都搬到了县城内的守备队营房。
这座营房不知是哪任县长在任时修建的,面积不小,足以容纳五百人在此居住训练。
余豪作为守备队队长,也跟着队伍搬到了营房。
今天是鹅城守备队招募齐人手后第一次正式训练,王舜之也是早早来到了现场。
前几天县衙放出消息说要给守备队招募士兵,而且每个月有八元的薪饷,周边收到消息赶来的人差点没把募兵处门槛给踏破。
大乾民间有个说法,“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尤其是这些年军阀混战,当兵的风险很大,老百姓普遍不愿意当兵,很多军阀不得不去抓壮丁。
可鹅城是个穷地方,很多家庭饭都快吃不起了,听说了每月八元的待遇,哪怕知道有风险也也有人愿意来。
只不过来的多数是些老弱病残,想来碰碰运气,哪怕不发饷,也能为家里减少一张吃饭的嘴。
好在李忠很好的贯彻了王舜之的要求,只要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身家清白的青壮,这才刷下去一大波人。
符合这些要求的基本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反而没有多少,只有一些劳动力有富裕的家庭才愿意让家里人来试试。
李忠精挑细选了几天好不容易才招募齐一百人。
王舜之带来的守备队不算余豪一共二十九个人,再加上这一百人正好一百二十九人。
余豪从最早的二十九个人里调了一个人给自己当副手,又把剩下总共一百二十八号人分了四个排,每个排三十二人,从中挑取两人暂代排长和副排长。
每个排分三个班,每班十人,又从十人中选取一个人代理班长。
大乾普遍采用的军制就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每个单位都是由三个下级单位组成。
当然因为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像王舜之的守备队现在有四个排,在正规军就可以算一个加强连了。
只不过和正规军相比,王舜之的加强连既没有机枪,更没有炮,士兵们连步枪都没配齐。
王舜之在来的时候只多带了二十多杆枪,现在还有将近八十杆枪的缺口。
李忠已经派人去郡城采购了,李家在南涯州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军火买卖,搞点枪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等采购的枪到了怎么也得半个月,这期间就只能让士兵轮流使用练习了。
跟着王舜之来的那二十多个人余豪并没有把他们安排到一起,而是分散到了各个队伍中。
因为他们都有一定基础,那些代理排长、班长基本都是由这些人暂代的,这样能快的管理和训练这些新兵。
新兵训练了一上午,王舜之一直在旁边观察。
余豪先把那个二十几个商队护卫出身的老兵集合起来亲自训练他们,其余新兵都在一旁站军姿。
他把训练项目先交给这些老兵,再让老兵去带新兵训练,他再从一旁监督辅导,以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最快速有效的让所有人进入训练状态。
余豪的训练方式和王舜之上大学接受的军训差不多,一开始都是站军姿、原地转法、齐步走、齐步跑等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完成之后还有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射击训练、投弹训练等等,一般来说大乾军队的新兵训练至少再三个月以上。
这些也是目前大乾军队普遍的训练方式,由此可见大乾的军事水平已经很近现代化了。
当然有些战事紧急的军阀手下的新兵,可能训练几天,刚会开枪就被拉上战场了,这样的士兵完全就是消耗品。
有过分的,一个班十个人冲锋可能只有两三把枪,前边的倒了后边的把枪捡起来继续冲,枪配的最齐的反而是后边的督战队。
这也是很多百姓不愿意去当兵的重要原因。
根据和刘合的约定,王舜之现在有两个月的时间去训练队伍。
从上任鹅城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