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四百年!学问学术可曾有半点长进?!”
“四百年前文运昌盛!四百年后呢?”
“文运停滞不前!你们在座的每一人都难辞其咎!经学就是罪魁祸首!”
“经学,为前人经典作注解,不过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跳不出前人的窠臼,只会躲在先贤打造的藩篱里,不断的,反复的,逐字逐句的,咬文嚼字!”
“先贤的一句话,硬是被你们臆想出八百种意思!你们有意思吗?!”
“难道就不会创新?不会写属于自己的文章吗?”
“前人有前人的经典,难道我们就不能书写我们自己的经典吗?”
曹植在高台慷慨激昂,痛斥台下众人,无一人能反驳曹植。
为何?因为曹植说的都是事实。
“你说的容易!”
“先贤的学问那么高深,研究先贤就足够了,不需要创新。”
“狂妄,你的意思是要超越先贤?”
下边的学子被曹植骂得不爽,开始纷纷强行辩解,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鼠辈!缩头乌龟!”
“为何不敢创新?!为何不敢超越先贤?!”
“放肆!”荀攸怒吼一声,“后进末学,也敢妄言超越先贤?!”
“你放肆!”曹植直接怼了回去。“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先贤这篇《劝学》何解?不就是希望学生能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吗?”
“今日我就要替荀子教训你这个没出息的不肖子孙!”
“连自家祖宗的学问都没学好,也敢大放厥词?!”
“荀攸,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还敢出来做官?我看你还是回家,好好闭门读书,细细钻研一下你祖宗的学问吧。”
拿荀攸祖宗荀子的言论,来驳斥荀攸的观点,让荀攸不敢,也不能反驳。
荀攸再反驳,那就不是反驳曹植,而是反驳自己祖宗荀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借给荀攸十个胆子也不敢当众反驳祖宗。
荀攸憋屈得要死,被曹植骂了个狗血淋头,偏偏还不能还嘴,而且还得笑脸相迎。
“公子...教训的是,在下这就回家闭门读书。”荀攸硬着头皮认错道,也没脸再继续待下去了,直接转身而去。
“先贤,就是用来超越的!这也正是先贤希望看到的。”
曹植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众人看着高台的曹植,不过听了几句,便知曹植又要做文章了。
而且才听开头两句,便知道这是一篇不亚于《阿房宫赋》的经典文章。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注视在曹植的身。
众人心中都是一阵恍惚,仿佛这就是古之先贤的风采。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继阿房宫赋之后,曹植又将韩愈的《师说》拿出来,同样是收录语文课的经典文章。
“如果孔子不超越他的老师,焉有今日之儒家?”
“先贤也都有老师,如果他们都不超越自己的老师,能有数百年前的百家争鸣,文运昌盛?”
“若不能超越老师、前人,学问如何进步?”
“难道孔子、荀子都是离经叛道,欺师灭祖吗?”
“我且问你们,到底应不应该超越先贤?!”
众人被曹植怼得哑口无言,众人悲哀地发现,他们无数张嘴竟然辩不过曹植一张嘴。
三国:我,曹植,大魏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