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则是汗涔涔,饮尽一碗浊酒后瘫坐一旁,不发一语,强行撑着僵硬的身子。
待二人酒足饭饱,闭眼横头准备上路之时,赵缺这才笑着告知二人实情。
二人喘着大气,躺在地上缓了半个时辰才恢复气力。
“十八,我观赵缺几近而立之年,却心性如顽童,竟以折磨吾等为乐。”杜甫悄声同郑虔攀谈。
郑虔道:“头受重击,若累及内髓,确会性情大变,喜怒无常。”
“别是疯疾,刚出狼窝,又入虎穴。”杜甫不由地打了个激灵,露出惊恐之色。“十八,你博闻强记,可还曾记得苻秦二世苻生引弓射颈之掌故。”
“子美,莫要杯弓蛇影。”郑虔沉思片刻,又说,“我观其头伤皆在皮外,实无大碍。”
“惟愿如此。”杜甫叹了口气。
“还能如何。”郑虔亦叹了口气。
---
终于将心心念的诗圣安排到身边,并且与之同吃同住,赵缺本以为能同人家谈笑风生。却不成想诗圣对他却是冷眼相待,反倒同冯毅走得很近。
赵缺心中不是滋味,暗自发誓一定要征服这位傲娇的诗圣。
在二人面面相觑了几日后,赵缺终于忍不住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他主动坐到对他爱答不理的杜甫面前,强行与之聊天。
“先生年轻时游历泰山,曾写下一篇雄文。”
“......”杜甫望着赵缺,一脸懵相,心说咱俩很熟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赵缺气沉丹田,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首《望岳》。
可谓声情并茂,字字铿锵。
他依稀记得大概是初中所学。
对于一个诗人,尤其是一个未得大名的诗人。
最好的尊重便是真情实意地朗诵他的作品,给他一种高山流水觅得知音的感觉。
杜甫大骇,心说这貌丑的武夫竟然连我开元年间诗作都记得。虽有几处句读不对,但情绪饱满,抑扬顿挫,深得诗意。
“此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实属佳作。”原本小憩的郑虔被赵缺那浑厚声音所吸引,凑上前来,望着杜甫问道。“子美,果真是你所作?”
“拙作乃是我年少游历齐地,登泰山有感而发。二十余载如浮云,具体行文我都有些恍惚遗忘了。”杜甫答复郑虔,又转头面向赵缺,一脸喜色。“军爷居然记得此诗,还能张口吟诵,甫之荣幸,甫之荣幸啊。”
“先生私下不必唤我军爷。叫我小赵即可。”赵缺一副恭敬模样。
“小赵?”郑虔疑惑,心说难道胡人之间流行此称谓。
“不如称呼小友?”杜甫提议道。
“小友甚好。”赵缺连连点头。
拍马屁这事儿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拍到位,拍到双方尽兴。赵缺继续拿腔作调地诵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见杜甫一脸茫然,许是诗圣作品太多,有所淡忘也属正常,便又提醒说:“此联乃是先生为蜀汉诸葛亮所写,每每读罢,令人潸然。”
“小友所吟诵二句颂赞卧龙先生确实妥帖。”杜甫沉思片刻,脸上期待之色略有暗淡。“然......似乎并非出自我手啊。”
赵缺顿时一脸尴尬,本想溜须讨好,却没想到遭到官方打假。
可他再三思量,确定此联句就是出自杜甫所作的《蜀相》。因实在记不起开头,这才读了尾联来充数。
静下心来,又快速回顾了下杜甫生平,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
这首诗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期,杜甫举家迁徙成都,拜谒武侯祠时而作。
妈的,竟然搞错时间线了。
间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