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后官府的赈灾粮到后,给四大家族进行了补偿,可错失灾荒粮价的四大家族还是把王清漪这个提出建议的人记恨上了。
但王清漪考上了解元,进京参加会试,这段仇恨也就被四大家族识趣的遗忘了。
前段时间,不知怎的,王清漪又重新出现了镇上,随即就有流言说他被皇上贬了怎么怎么样。
听到这里,赵明义也陡然记起了王清漪这个有些耳熟的名字,看向了店中的那个俯首写书的书生,眼神复杂了起来。
他岂止是读书苗子,他几乎就要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了,赵明义可不是这些京城消息不通达的百姓,他是在京城呆过的。
那个叫王清漪的书生,几个月前,还是大秦这届科举状元的有力争夺者,虽然在会试中屈居第二。
但他的诗赋、策问、贴经都是第一,就算是经义、墨义,也在前五之列,最重要的他表达出来的政治倾向,是很合当今陛下的施政理念的。
殿试这样皇帝决定权最大的考试,他成为状元的可能性极大。这让王清漪这个名字,在当时响彻了整个京城。
但就是这样一位读书人,在殿试可能正在举行的现在,却失去了参加考试的机会。
因为他干了一件所有读书人想干却未必有勇气干的事,在辽西民变,朝廷打算派兵镇压的时候,他敲响了太和宫前的登闻鼓,将一份辽西灾民的请愿书递交上了朝堂。
随后的事态就失控了,京城四大营有两营连夜出发,平定辽西民乱。
在会试结束的庆功宴后,他曾写下半句诗来表达自己对状元的志在必得。
玉龙伏仰三万里,一剑光澈九州寒。
他这一剑确实在京城炸开了锅,只是没有人再有机会听到他答应下殿试完成后要补全的下半句。
敲响了登闻鼓的王清漪,被以白身参政的缘由,免去了会试的成绩,失去殿试资格,从此下落不明。
有人说他被侵害了利益的太后党杀了,有人说他受不了打击跳河了……林林总总的说法下,王清漪消失了。
而从不缺头条新闻的京城,有关王清漪的消息还没传出外地,就被其他的豪门恩怨所掩盖了。
只是没想到,他在这里,赵明义看着书生年轻的面庞暗暗出神。
但他所知,也只是零光片羽。
客栈中的书生,他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我能点亮游戏建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