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有了这支发钗作引,阿娟完全可以确定,一定就是那个吴二。
只不过,仅凭这支发钗,阿娟还不能确定直相。
虽然她心里很害怕,但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替前夫,替婆婆报仇,她决定先隐忍,再慢慢寻找线索。
接下来,只要伍大海没在家,阿娟便开始四处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她在一间闲置的屋子里找到了一个暗格。
暗格中藏了不少散碎的银子、铜钱,还有首饰什么的。
在这堆首饰中,阿娟又一次找到了一件证物:她陪嫁的手镯,那支手镯上还刻了一个“娟”字。
至此,阿娟终于猜到了真相。
那场大火绝对不是意外。
伍大海当时化名吴二,假说被劫,多半是先踩点,弄清了家里的情况之后上门谋财害命,最后放一把火让人以为是失火。
千幸万幸,那一晚她正好回了娘家,避过了一劫。
但有一点却让阿娟有点想不通,如果说伍大海是凶手,知道她没死,要么再次出手,要么远远避开。
可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娶了她?
难道没有认出她来,或是另有什么目的?
但不管是什么目的,阿娟在这个家一天也不能呆了,她怕被伍大海看出来,到时候连她也惨遭毒手,那这家伙岂不逍遥法外了?
于是,将暗格还原,带走了自己的手镯还有那支发钗,并连夜离家跑到一家小客栈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便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负责审此案的正是赵得柱。
一开始,赵得柱还算公正,或许是当时心情好,也没为难阿娟,当即派人将伍大海押到公堂。
结果,伍大海哪里肯认,还反咬了一口,说阿娟不守妇道,与人勾搭,偷他的财物……
赵得柱眼见机会难得,假意先退堂,说是要派人调查。
结果如愿以偿,伍大海暗中送了不少银子,赵得柱收了钱,自然要偏袒伍大海,将阿娟轰了出去,还威胁她说再敢诬告,便将她押入大牢。
讲到这里时,阿娟泣不成声……
“唉!”莫景中叹了一声,冲着周羽补充道:“关于此案,下官倒是知道一些内情。
那天下官去找赵得柱递交一份公文,无巧不巧,他正与师爷在屋子里谈伍大海的事。
伍大海虽然在公堂不招认,但在师爷面前交了底。
根据二人的交谈以及下官的分析,差不多也算弄清了当年的真相。
当年,那伍大海在外流窜,其实干的是杀人越货的勾当。
那天阿娟上街买菜时被他撞见,那家伙竟然动了心,悄悄跟随阿娟,摸清了她的住处。
后来又悄悄打听了一番,得知山子的小酒馆生意不错,应该赚了不少。
于是便生出一个人财两得的毒计。
只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阿娟突然回了娘家。
但他已经动了手,不可能半途而废,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山子母子二人,搜刮了财物,最后一把火烧了房子逃之夭夭。
后来,这家伙为了避风头回到县城,购置了房屋店铺成了家。
再后来,伍大海认识了一个姓王的狐朋狗友,家住赵家镇。
有一天,伍大海与那姓王的朋友一起到赵家镇,在街上闲逛时,无意中遇到了阿娟。
不过,阿娟当时正在买东西,并没有看到伍大海。
而伍大海却认出了阿娟,不由得又惊又喜。
于是,这家伙悄悄打听了一番,得知了阿娟的现状之后,贼心不死,竟然想将她娶回家……”
听完阿娟与莫景中的解释,周羽不由长叹了一声:“想不到,这其中还有如此曲折的经历。那莫大人又是如何想起收留阿娟的?”
“当时,我听到了赵得柱与师爷的对话,心知那伍大海既然交了底,又花了一大笔银子,必然不肯放过阿娟。
又念着阿娟有情有义,实在是不忍她被人残害,于是便派了个心腹去找阿娟,叮嘱她远走他乡,不要再回县城。
聊斋:书生当拔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