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四处巡视一番后便离开了城北,转过西门到了县城西南角,那里有个小校场,是平日杨忠训练士卒的地方。
.......
张昭与杨锋进入校场,便听闻金鼓之声与士卒的号子声,一股战阵上的肃杀之气迎面而来。
张昭稍行一段路,便见一面鲜蓝大旗悬挂在东边的旗杆上。因为习惯上所说的乡勇在公事上叫做练勇,组织这种武装叫做办团练,所以旗上绣了个斗大的“练”字。
鲜蓝大旗下建有一个小的台子,权当做点将台,台上站立的杨忠,年三十四,身材魁梧,骨棱棱的宽脸、双目炯炯、神态慓悍,手中正拿着一令小旗子,通过令旗操演阵法,台下的士卒随着令旗而动,已经颇有几分军伍模样了。
张昭穿越以来后,知道第二次荆襄流民起义将起,也曾临时抱佛家,读过几本兵书。
他看了片刻,知道训练士卒,要重新从闻鼓前进和闻锣而退这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开始。
杨忠手中的令旗一挥,数百人的部队变成了一字长蛇阵。令旗又一挥,将台下鼓声大震,数百人整整齐齐地大步前进,并无一人左顾右盼。除刷、刷、刷的脚步声外,一点儿人语声和轻轻的咳嗽声都没有。
“你爹不愧是经过战阵的人,练兵果真有一套。”张昭看着这支流民队伍已经初显成效,不由转头对杨锋笑着赞道。
杨锋闻言不住的点头,眼中亮晶晶的,显然也希望日后能如他爹一般神气。
台上的杨忠看到了张昭,随即将令旗一挥,台下的士卒便原地休息,而他本人则从台上下来,向张昭走来。
“杨叔好本事!”张昭走了几步先行迎了上去,笑着赞道“这战阵之法颇为得当,犹如行云流水一般。”
杨忠与杨锋一样也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闻言只是抱拳拱手一礼,随即解释道:
“自古常胜之师,全靠节制号令。节制号令不严,如何能临敌取胜?平时练兵,不但要练好武艺,也要练好听从号令。人人听从号令,一万个人一颗心,一万人的心就是主将的心,这样就能够以少胜多,无坚不摧”。
“说的好!”张昭闻言抚掌笑道“有杨叔在,不久定能为我郧县练出一支可战之师。”
“如今我需要操练团练,之前训练的县衙三班衙役与弓手便难以兼顾了,不知阿昭有何想法?”杨忠闻言只是微笑颔首,随即问道。
“衙役与弓手已经被杨叔训练多时,早已可成一军,现在他们缺的只是一个统帅他们的将领。”张昭说到此处指着身旁的杨锋道“杨锋是杨叔的儿子,枪法如龙,在衙役中也素有威望,由他统领那些衙役弓手如何?”
杨忠闻言看向杨锋激动的脸色,稍迟疑便点头回答道“举贤不避亲,锋儿的确合适。”
“我定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杨锋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出列拱手保证道。
正当张昭准备再勉励杨锋几句之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三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狩猎队着装的男子脚步匆匆而来。
马顺随着流民入了郧县后便加入了狩猎队,凭着一手好箭术成了个小队长,今日他领队入郧县城东二十里外的山林狩猎,却遇到青木寨的狩猎队,两队人因为猎物归属产生纠纷,最后大打出手,各有所伤。
事后马顺得知在郧县周围依山林建有许多山寨,而其中的青木寨实力最强,如今双方交恶,他恐为县衙惹来麻烦,不敢轻视,便连忙来禀杨忠,不料在此遇见了前来巡视的张昭。
“多谢少爷的救命之恩。”马顺来到张昭面前拱手一礼俯身说道。
张昭闻言面露疑惑,他一时想不起自己何时救过眼前之人。
马顺见状苦笑道“少爷可还记得一箭射穿了龙门寨山贼的咽喉,若非少爷的神箭我早已死在山贼的铁鞭之下了。”
经过提醒,张昭方记起那日接应流民时的确救过一人,只是当时他没有太注意那个被救的流民罢了!
“原来是你!”张昭作恍然状说道。
大明:从荆襄开始制霸朝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