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摇了摇头,他倒是不这样认为。
这种货色虽然不堪,可用处还很大。
好说不说,身上最起码还有很多学问。
大明朝,能考中举人的人,可以德行不行,可以能力不行,但他们的知识储备,绝对不差。
这种人最好的去处就是草原,给那些牧民教授儒家汉学。
这是废物再利用,好歹也有些作用。
带着这样的想法,孙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科尔沁那边的教书先生还差很多,这种读书人,正好可以去那里。
还有西边的准噶尔部,那里的情况如今和科尔沁差不多。如今,整个草原都需要教书先生,这种人对咱们有很大的用处。驱逐或者直接杀了,反而落了下乘。”
草原是什么地方?
那是一个蚊子比苍蝇大,冬天冻死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一个地方。
把这些养尊处优的读书人扔到那里去,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
一想到这些读书人在草原上睡不着觉,半夜起来打蚊子,孙传庭就一阵兴奋。
就该这样,就该如此。
草原不算什么,最起码距离中原不远,花费点时间,还是能回来。
以后投降孙杰的那些读书人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结果最好的,便是在朝鲜和倭国当“老师”,再差一点,就是爪哇、东南亚,再差就是中东东欧。
最差就是美洲、西方甚至非洲。
去了那里,这辈子就别想回来了。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做吧,把使团的那些人,先处理一下,顺从者,生,不顺者,死。
里面的读书人,就按照李朗的处理方式来吧!”孙杰说道。
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只是一句空话。
这句话只能用在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势力身上,如果势力相差太过悬殊,谁会在乎?
道德是用来约束弱者的,能约束强者的只有对等的实力。
有枪有炮,就能为所欲为。
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一个李朗,还不至于让孙杰亲自面见处理。
至于他手中那些关于福王的底细,孙杰压根没有兴趣。
花费那么多钱,往各地扔的那些探子可不是吃干饭的。
李朗视若珍宝甚至可以当做筹码的东西,在孙杰这里,也不过是废纸罢了。
孙传庭办事速度很快,两天之后,一支车队朝着延绥镇那边而去。
延绥镇西北方向的河套地区,便是科尔沁的放牧之地。
这里的牧民已经被孙杰按照里甲制重新安置,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置里长,一般是以懂鞑子话的军中老卒充任。
孙杰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之前在延绥镇招募的士兵。
这些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很多人都会说鞑子话。
同时驻守二十到五十士兵,不过都是预备役。
每五个里设置一个社学,同时规定,凡适龄儿童,不分男女,必须进入社学学习。
若有违背,一旦查出,罚款,禁止参与边事贸易。
牧民们基本上没有读书情节,不像内地百姓。
很多牧民们见现在边事贸易火热,为了扩大规模,舍不得手中的劳动力。
所以,很多孩子都被他们强制留在家中。
如果不制定严令,恐怕没几个牧民愿意把孩子送到学堂。
正是因为孙杰严令,所以这些牧民们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学堂。
在学堂中,这些孩子会学到正儿八经的儒家汉学。
就这样学个七八年或者十几年,草原上的烙印将会越来越少。
过上一两代人,就会彻底的同化。
一座砖瓦结构的学堂竖立在一条小河流旁边,学校的校长站在大门外,看向面前道路的尽头,望眼欲穿。
一个满脸皱纹,面目苍老的中年人站在这里,不顾北风呼啸。
明末重生之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