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真这么低吗?一年只交一次吗?”
王二娃不敢相信。
从古到今,农税从来没这么低过。
明朝开国那会,农税还是二十税一到十税一之间,一年还要交两次。
可如今,只有三十税一,一年只交一次。
说一句难听的,这和不交税有什么区别?
“活菩萨啊,真是活菩萨啊,真的有好日子过了!”
王二娃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不停的磕着头。
身后的那个丫头也跟着磕头。
“行了,起来吧,我家大人不兴跪拜!”
分田官三下五除二,把王二娃拉了起来。
“你先别高兴,我家大人还有仁政!”
将王二娃拉起来后,又耐着性子讲解:“今年,我家大人会在凤翔府兴办学校,以镇为基础,每镇办镇学,教授农家子弟学问。
不分男女,皆可进学,束脩一年一结,以粮食折算,一年到头的话,也就是两三百斤的样子。
学期六年,六年之后会进行考试,优秀者可进入县学学习,束脩减半。三年为期,进行考试。
优秀者通过者可进入府学学习,三年之后,会去西安府会考,若通过会考,会留在西安府学习。
通过会考者,束脩全免,成绩优异者,甚至还会奖励,明耀乡里。”
这个学费不算贵,以孙杰定下来的农税来看,只要这些百姓愿意,完全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学堂。
王二娃觉得自己在听天书。
从古到今,学可从来不是容易事。
普通人家,别说送孩子学了,能去私塾旁听,就是天大的幸运了。
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
这是根植在百姓心中的最根深蒂固的信念。
王二娃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就像是喝了二两酒,又像是刚刚结婚那时。
“真好,说什么,也要送我家孩子去学,当了一辈子瞎子,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
王二娃下定了决心。
“嘿,别高兴的太早,好事还有。
再过一段时间,大人会派官员过来,推广新粮食作物,一亩地能产千斤。
以后,你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分田官笑眯眯的看着王二娃。
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孙杰带来的那些土豆和玉米,已经被富平堡那边的百姓完全掌握。
技术人员已经积累的很多了,推广整个天下有些够呛,但推广一个陕西,还绰绰有余。
“大人,大人真的如此吗?真有这么好的粮食吗?!”
王二娃头皮发麻。
实在是今天遇到的事太离谱了,离谱到以为自己在做梦。
“骗你干什么?果真如此,以后,你们可以吃饱肚子了,好好感谢孙大人吧。
行了,我还要去其他人那里,先走了!”分田官拍了拍王二娃的肩膀,离开了这里。
送走了分田官,王二娃又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不停的磕着头。
王二娃何时见过这事?多少年了,活得不如士绅家里面的一条狗。
今天,终于当人了。
那种被人重视的感觉,可真好。
当人的感觉,真好!
这样的事情出现在凤翔府各地。
在士兵们的维护下,分田官的处理下,一块块良田,尽数分到了百姓手中。
孙杰走在凤翔府外面的良田中,耳边尽是百姓们的欢声笑语。
阵阵东风吹来,吹起了孙杰的衣角。
孙传庭站在他的身后,面带疑惑的问道:“大人,您的那些政策好是好,可三十税一,是不是低了些?养活那么多的兵马,可不容易啊。”
有一说一,三十税一在这个时代,确实低了。
孙杰背着双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他看着前方兴高采烈的百姓,道:“千百年来,这些百姓们一直都是位者眼中的牛羊,他们创造的财富,被位者尽数掠夺。
明末重生之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