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怀瑾听到张小辫儿这个问题,实在是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谁说的啊?我们是一边儿学一边儿学相声。”
郭麒林也跟着点了点头。
“对啊,反正学校的课程也不难。”
郭麒林此时因为他的学习天赋、郭怀瑾提供的学习效率加成以及个人的努力,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此时完全没有萌生出想要辍学的想法。
张小辫儿听到他们这话,把脸都皱成了一团。
“啊!”
这句感叹中饱含的委屈和痛苦实在是让郭怀瑾忍不住侧目。
“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应该不是很难吧?你要是真有什么不会的,我可以教你。”
郭怀瑾本来还想着可以给张小辫儿留一些系统产出的薄荷含片,这样对他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都能有一些提高。
哪成想张小辫儿闻言立马摇头,脑袋就跟拨浪鼓一样。
“还是不了,我想起学习就头疼。那些书我连碰都不想碰。”
郭怀瑾点了点头,只好作罢。
毕竟系统只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和领悟能力,却并不会让原本不喜欢学习的人爱学习。
不过在郭怀瑾看来,张小辫儿日后辍学学习相声,也并不是什么需要被道德指摘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天赋,都有自己想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张小辫儿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清楚地知道他爱什么,并且可以将他所爱当作养家糊口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幸运。
几个人边说边剥蒜,这没一会儿,一小碗儿的蒜就剥好了。
三个孩子先是把他们的战果送进了厨房里,然后张小辫儿就兴致勃勃地带着他们在家里到处看,还跟他们分享他跟着王蕙在剧场演出时拍的照片和当时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大人们看到这三个孩子相处得这么好,心中也满是欣慰。
年夜饭了饭桌,众人坐着围成了一个圆,极具阖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王蕙也在席给她正在外地做生意的父亲打了个电话,郭怀瑾几个孩子在电话里也是纷纷问好。
有酒有肉有年鱼,有孩子们的笑声,有一年一度的电视春晚,王蕙觉得今年这个年过得特别舒心。
她看着几个孩子大口吃着肉,突然间一拍大腿,然后接着笑了起来。
众人见状,都感到十分不解。
这是突然想起什么来了?
“我刚反应过来,咱们家大谨和小辫儿还挺有缘分呐!”
众人一听这话,都纷纷扭头看向她。
这是怎么说的啊?
“大谨和小辫儿的生日在同一天呐!”
听到这话,众人无不是满脸惊奇。
陈燕霞嘴快,就先问她。
“真的假的?之前没听你说过啊!”
“嗐!我这也是看着两个孩子坐一块儿,刚反应过来。”
郭德刚好奇地问张小辫儿。
“我们大谨是91年腊月初七的生日,孩子你呢?”
张小辫儿平时只记得自己的阳历生日,所以听到这问话还有点懵。
“我是92年1月11号啊,这也不是同一天啊?”
陈燕霞听完也激动地一拍手。
“怎么不是同一天,一个阳历一个农历,一样的!
哎呦,这俩孩子这么有缘分呐!”
她这话说完,还忙问郭德刚。
“我生小辫儿的时候是在下午,你们家大谨呐?”
郭德刚对他第一次当爸爸那天可谓是记忆犹新,故此都没用得着回忆,直接脱口而出。
“大谨是从凌晨开始,一直到午八九点钟才出来。”
“得了,那还是大谨是哥哥!”
众人本来就是因为王蕙和郭德刚的关系才有机会聚在一起的,这是他们吃的第一顿饭,说起来彼此之间算不得熟悉。
德云:我,郭麒林亲哥,振兴相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