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见李绩主动询问,心中一阵安慰,道:“老夫便给你细说一番,以免出错。老夫虽然一生坎坷,辗转流离,也未曾在朝廷担任过要职,但是好在老夫还有一些至交好友,这些人都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未曾因为老夫位卑便轻视与吾,你且听好了,不要忘记。”
“司徒王允,字子师;此人性情秉直,公忠体国,乃是大汉朝的栋梁柱石。”
“太尉杨彪,字文先;大儒杨震之后,司徒杨赐之子,为人嫉恶如仇,担任京兆尹的时候曾处死当时的大宦官王甫。”
“光禄大夫马日磾,字翁叔;大儒马融族孙,继承马融的学识,学问当世一流。”
“前尚书卢植,字子干;师从马融,为人刚毅果决,学为儒宗,世之楷模,国之桢干,乃是当世一等一的大儒,只是因触怒董卓而被董卓罢官。”
…………
蔡邕将前来拜访的大儒名流、朝廷官员一一道来,又吩咐李绩该如何应对,说完之后才摆手道:“长青,时间差不多了,来拜访的宾客差不多快要到了,你代替为师去门口迎接宾客,在他们面前露个脸。”
“是,弟子知道了。”
李绩朝蔡邕鞠了一躬,恭敬地退出了客厅。
蔡府大门,李绩面带微笑,神色从容,望了一眼站在旁边蔡府的管家,微微一笑。
此时李绩身穿一袭白袍,剑眉朗目,从容大度,举止间尽显大家风范,端的是翩翩公子的形象。
李绩目视前方,只见一辆马车缓缓行来。
近了!
越来越近了!
马车在距离蔡府大门一丈的地方停了下来,马车车帘掀开,一个身穿皂色儒袍,面白,长髯,头戴长冠的五旬老者从马车中缓缓出来。
“公子,这是王司徒。”站在李绩旁边的管家小声提醒道。
李绩轻轻的点了点头,不等王允下马车,便已疾步走到马车旁边,恭敬的站在一旁,等王允下了马车之后,李绩又朝王允拜了一拜,以弟子之礼说道:“弟子李绩,拜见先生!”
先生,明面的意思是指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
但是放在古代,先生则表示对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一种尊称。
王允本就是海内大儒,又是蔡邕的好友。王灿拜蔡邕为师,以弟子之礼拜见王允,可谓是相得益彰,没有任何的差错。
王灿目光掠过李绩,不苟言笑道:“不错!”
说完之后,王允便径自进入蔡府去了。
李绩站在马车旁愣了愣,没想到王允说话这么干脆,说了一句话之后,就潇洒的离开了。李绩心中摇了摇头,脸依旧面带微笑。望着王允消失的背影,又回到大门口,继续等下一波宾客到来。
王允带着侍从进入蔡府之后,管家才说道:“公子,王司徒评价他人向来吝啬,一般的人都是‘好’、‘差’、‘庸’等等之类的评价,您能够得到‘不错’二字,已经是相当好了。”
李绩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不是对王允的评价感到不满,而是觉得王允太干脆了。
一句话,两个词,还真是简短扼要。
这时又是一辆马车缓缓的朝蔡府行来。那马车也是在距离蔡府一丈的地方停了下来,马车车帘掀开,只见一个身穿天青色儒袍,发须皆白,满脸皱纹的老者走了下来,这老者虽然神色苍老,但是双目炯炯有神,深邃透亮。
“这是太尉杨彪!”
李绩一点头,然后不等刚下马车的杨彪迈开步子,便已经疾步走到杨彪身前,仍旧以弟子之礼拜道:“弟子李绩,拜见先生。”
杨彪伸手扶起李绩,笑道:“不错,青年俊才,仪表不凡,伯喈收了一个好弟子啊。”
“先生夸奖,李绩愧不敢当。”李绩神色不卑不亢,谦卑的说道。
“哈哈……”杨彪朗声大笑,一甩衣袖,大踏步进了蔡府,李绩将杨彪迎入蔡府之后,便又站在蔡府大门口,继续迎接宾客。
一会儿,蔡府前方,两辆马车并行而来。
三国,从黄巾溃兵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