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完新式的纺织机以及织布机后,朱棣兴致高涨的来到了杨彦的小别墅中。
“宁安啊,你做的这两样机器实乃利国利民之器,寡人仿佛已经看见大明人人有衣穿的盛况了。”
朱棣坐在泳场旁的躺椅突然感慨了一句,而这话说完后,周围的人一时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都是经历过乱世的人,甚至在洪武初年的时候许多的村庄都是半夜去种地的。
因为农人们没有衣服穿,只好半夜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出门。
而在更早之前,朱棣更是见过数不清的光着屁股死绝的人家。
他们连死都没有一点点的体面。
朱棣挣扎着从那段痛苦的回忆中挣脱了出来,随后才笑着对杨彦说道。
“不管怎么说,宁安制造的两样机器确实是大功一件。
父皇再造中华,眼下正是开创盛世的关键时候。
而何为盛世?最起码要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宁安的磷矿施肥法,可以帮助农田高产。
如今的新式纺织机和织布机可以让百姓有衣物遮体。
如此大功,寡人应当表陛下,为宁安请功!”
朱棣一番话说完,周围的人纷纷表示赞同,还像杨彦祝贺。
可是杨彦却眼皮子一跳,他连朱棣都搞不定,就更不要说那个历史赫赫有名的洪武大帝了。
但是明着反对肯定会引起朱棣的不悦,杨彦思来想去决定先拖延一阵子再说。
于是赶紧拱手道
“回燕王殿下,学生认为此时不宜过早。
因为学生仅仅只是对纺织机做出了样品,还未大规模的开始投产。
而磷矿石施肥法也并没有经过大范围的实验。
如果贸然的将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报陛下,学生担心恐有有心人从中作梗对殿下不利。
不如殿下先在属地内试着进行投产,等成绩初现后在报不迟。”
杨彦说完后,朱棣沉思了片刻,随后脸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对左右道
“你们看,寡人没说错吧?宁安确实是个有大才的人,处事周密详细,心思也着实细腻。
好吧,寡人应允了,不过,这具体的章程还得你拿出个主意来。”
“学生敢不从命。”杨彦低头拱手,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总不至于立刻进入老朱的法眼。
“不过,还有一事要燕王殿下知晓。
如果要最大化的发挥新式纺织机的效率,那么就必须有配套的制度。
比如足够大的厂房,以及销售网,至于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这需要殿下的全力支持。”
朱棣沉吟了片刻后让周围的人暂时回避,具体的步骤他不希望太多人知道。
“宁安,你觉得这厂房要放在何处?你这村落中能行吗?”
“这里当然也可以,但不是最佳的选择。
考虑到我大明人口多集中在江南,所以最好靠近运河和港口附近,缩减成本。
我个人比较倾向通州等地,靠近运河以及港口,运输方便。”
杨彦思考一番后给了几个选择。
“嗯,通州暂时不行,父皇北伐在即,大军就要在通州驻军,没有那么多的地方。”
朱棣摇了摇头,将这个地方全部否决了。
“那么就要新设一城,总之务必要靠近海边或者是运河。
不过既然陛下要北伐,那么一年半载肯定结束不了,运河必定会因为军事物资而拥挤。
所以,最好是在海边重新设立一城。”
杨彦慢慢引导着朱棣往天津三卫面靠拢,想着让他松口在那里建设纺织厂基地。
“海边建城倒是可以,不过这必须让父皇来审批才行,这短时间内可无法做到。”
“难民营。”杨彦看着朱棣缓缓吐出来了两个字。
“目前虽然南方已经平定,可辽东元军军心不稳,多烧杀劫掠,辽民部分南下。
大明:日不落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