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世民是哑口无言。
的确,当时他知道蝗灾的确切消息,是在八月。
最初,只是说有旱情,朝廷开始下拨赈灾粮款。
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时候了,易子而食,这四个字就是打了大唐盛世结结实实的一个耳刮子。
“可如你所说,发生在七月那么早,各地官员为何迟迟不报?”李世民随口问道。
但是话一出口,李世民自己也立刻就想明白了。
他是皇帝,当然知道那些官员是怎么想的。
没错,赈灾粮款!
“有灾情,朝廷就能下拨赈灾粮款,但要把握好这个度,灾情时间越久,下拨的粮款就越多,灾情刚开始,如实禀报,朝廷大力镇压,一波没了,后续粮款不就没了?各地官员,可是都眼巴巴的等着呢。”唐川也不忌讳什么,说道。
说完他也觉得奇怪,这事儿,不算什么稀罕事儿,平民百姓谁不知道?
在古代,处罚官员的律例是不少,但是想要发现贪官的途径却很难,官官相护,大唐疆域辽阔,天高皇帝远,层层消息想要传到长安,那可太难了。
也就这长安城,天子脚下,官员们安分的多,但就这,皇上眼皮底下也还是有小勾当的,更别说离得远的了。
“大唐设立了大理寺,御史台,配合刑部监察文武百官,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稍微有点动静,总不至于没人去找陛下说吧?”李世民似乎有点不服气的说道。
“那是自然,但一双手捂着陛下的眼睛,他或许看的不真切,一百双手呢?一千双手呢?”唐川眯着眼睛问道。
李世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还嘴。
想了半天,还是开口道:“不过也无须担心,贞观二年那灾情,百年难得一遇,以后也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
“那可不一定。”唐川摆手说道。
“嗯?此话怎样?”李世民一愣。
唐川的脑子里则开始迅速的回忆着历史学过的那些东西。
他记得很清楚:贞观十一年八月初四,关中大旱,蝗灾四起,为历史之最,大唐甚至将应对川蜀外地和边疆突厥的一部分兵力都调取了过来负责处理此事。
那一次,大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力甚至一度衰退了不少。
元气大伤!
而今年,就是贞观十一年,算日子,距离那蝗灾,已经不足半个月了!
“不出半月,历史重演。”唐川呻吟着说道。
“什么?你……你的意思是,蝗灾和旱灾还要来?而且……而且不出半月?”李世民惊讶道。
这事儿难道还可以预测不成?
那不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吗?
“对,不出半月。”唐川点头。
看他说的如此肯定,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面面相觑。
随后,李世民问道:“那你对此有何看法?大唐应该如何应对?”
“嗨,我们在这讨论这些有啥用,得看朝廷怎么做才行。”唐川摆手道。
“探讨探讨,但说无妨。”李世民坚持道。
“其实很简单,地点,就在关中!关中旱情如今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再坚持不到半个月,蝗灾便会全面爆发,自凤翔府往北,一路途径京师,往河东道而去。”唐川高深莫测的说道。
说完,看眼前两人满脸震惊,还不忘补充道:“如今的陛下,想必知道的旱情,和官员报上来的旱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李世民脸色略微有些阴沉,但掩饰的还算不错。
他目前知道的旱情,的确不是很严重。
远远达不到什么半个月就蝗灾四起的局面。
“那如果陛下知道了呢,应当如何应对?”李世民继续问道。
“陛下天子之躯,怎么解决,我可不敢妄自议论,但如果是我,现在立刻加派人手,将以往的废渠修缮一下,打通连接到黄河,引水灌溉,时间上……差不多来得及解决。”唐川摇头晃脑的说道。
大唐极品军火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