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某丞相的弟子,某某大儒的弟子,就要好混许多。
包括苏辙能升这么快除了确实有能力,也是因为出身书香门第,外加有欧阳修引荐。
辛弃疾一个“归正人”哪儿来的师承。
如此种种下来,他就成了朝廷中的孤臣.....
赵祯看着底下一堆“名臣文豪”也是满脑袋黑线。
但心知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些文人哪个没点儿傲气。
被辛弃疾如此嘲讽......不待见他也正常。
转眼看向外形最特殊的一个:“包爱卿,你知道辛稼轩的事么?”
包拯朗声回答:“臣知道!”
赵祯疑惑:“包爱卿你既知道辛稼轩的能力和政绩,为何没有与朕举荐过他呢?朕印象中,爱卿可是个唯才是举的人啊。”
这问题难住了包拯。
因为回答了一准儿得罪辛弃疾。
但头铁的包拯还是答了:“稼轩虽有能力,但其行事与我朝国策不符。”
赵祯的追问下,包拯一五一十答了。
原来辛弃疾之所以能三个月平定几万人的茶商匪军便是靠一个字。
“杀!”
不止是领头之人和小头目,哪怕是加入了其中还没来得及犯事儿的他也没有放过。
仅此一事他便砍了万人的脑袋。
这些年他任职的地方都是各级官员搞不定的“乱象之地”,之所以能很快政治清明、可想而知他用的什么方法。
如果换做在大秦、这种行为一点儿毛病没有,反而有功。
但这是大宋!
是以儒治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
辛弃疾这样的处理方式便戴了“有伤天和”“屠夫”“残暴”等等帽子。
这些年他前后被罢官六次,每次都是朝廷有什么地方实在镇不住了,才想起他来。
待他把事情摆平,又以种种理由罢了他的官或者贬谪他。
包拯再大公无私,他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宋文人。
他的闸刀杀了不少人,但都实在是罪有应得。
他是接受不了辛弃疾这种“高效”做事方式的。
.........
听包拯说完,赵祯陷入沉默,没想到真相是这样的。
以他的性格如果换做别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个臣子
即便这臣子再有能力,赵祯也不会重用。
毕竟他是华夏古今而来脾气最好心地最善的皇帝嘛。
但!
金榜预示着大宋几十年后会亡国。
宋国军事孱弱。
而辛弃疾,有大将之才!
赵祯的眼睛瞟向苏辙背后探头探脑的苏轼:“子瞻啊,你所说的飞虎军是前几年的编练军么?”
苏轼答与道:“是,官家、当时稼轩从十万男丁中专门的挑了三千人练成。”
“别看只有三千,但他的带领下不战力逊色十几万大军。”
“可惜....前些年他被贬谪的时候,这飞虎军也被取消编制了”
赵祯点了点头:“拟旨,辛弃疾多年来为朝廷解决内患、多有功劳,擢升正三品凌渊阁大学士、飞虎将军,特命其重新组建飞虎军!”
众臣:“.....(つД`)”
虽说心里不甘愿倒也没站出来反对。
他们都知道大宋搞不好就快要完蛋了,这时候只能让辛弃疾这种能打的
不过弄不了辛弃疾,心里不舒爽。
皆是转头看向了一脸为好友开心的苏大文豪。
某御史占了出来:“启禀官家,臣要弹劾苏轼、殿前失仪、妄议朝政、不尊圣贤、辱没先帝!”
某老臣:“启禀官家,臣也要弹劾他!”
某大臣:“启禀官家....”
.......
看着一堆人跳出来“又”要弹劾自己。
武侠:还没无敌就被金榜曝光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