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赞能做岳家军的书记官,自然才华和能力是有的。”
“花费了十年功夫博得金人的信任后。”
“又用了七八年时间升迁至金国南军总军备官”
“自此,他借着调拨军备粮草之事和金军各方将领打关系。”
“又用了几年时间弄到了金国的南方军事布防图、粮草押运的时间路线、驻军详情等等关键信息。”
“多次秘密派人送与我朝。”
“因此事危险重重,他不敢交托别人、又不能擅离金国引起怀疑。”
“只得让自己体弱多病的儿子来送。”
赵祯听到这面色狂喜:“这辛赞原来是打着卧薪尝胆的主意,此乃义士啊!”
“得到了金国的布防,粮草等等详细信息、我大宋就....就.....”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他作为皇帝,之前几十年和金国有没有打过胜仗他还是清楚的....
尴尬的咳了一下挥手让苏轼继续
苏辙看着越说越跳脱、表情眉飞色舞的哥哥,就知道他又飘了......
待会儿绝对要说些“大逆不道”的话。
心里是七八下的...
苏轼完全看不到,继续绘声绘色的讲述
“但是当时朝廷腐朽,对辛赞父子舍命送来的机密是完全没当一回事儿”
“直到辛赞体弱多病的儿子,因常年提心吊胆的往返两国送情报而早早病逝。”
“辛赞跌哭不已。”
“也明白了一件事!”
“朝廷是靠不住的,想要夺回失地、想要赶走金人收复河山”
“只能靠自己!”
苏辙听到这面如死灰
【完了....这蠢哥哥.......】
苏轼毫无所觉,越说越来劲。
“但他辛赞不过一文弱书生,虽有些智谋。”
“凭借一己之力如何能掀翻彼时强大的金国呢?”
“还好天待他不薄,辛赞父子体质皆不适合习武。”
“可他幼年的孙子不仅聪慧过人、而且根骨绝佳、”
“辛赞做过岳家军的书记官,这职务看起来不起眼,但军队里事事都离不开”
“不论行军纪要、赏罚记载、军饷拨付、军械更换甚至军中功法、训练手册、药材采买单据都要通过他这书记官的手。”
“所以岳家军所修行的兵家之法和练兵战阵之法他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于是他打定主意,将孙子培养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定乾坤的人才。”
“辛赞对他寄予厚望,仿西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名字,给孙子起名弃疾”
“希望他能像霍去病那样,驱逐鞑虏、封狼居胥!”
说到这,赵祯不由得捂掌叫好。
苏轼拿捏了个姿势继续说
“这辛弃疾也并没有让他失望,打小不管学什么都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且在爷爷的熏陶下,对金国充满仇恨、梦想着为大宋收复失地、赶走金人。”
“刚满十岁,就敢一个人钻到金军练兵的地方查探金军虚实。”
“十几岁便是当地江湖的带头大哥,时常独自潜入边境查看金军关防和各种各地地形。”
“辛赞还两次命辛弃疾以应考为名,前往金都燕京考察地形,搜集情报。”
“他也完成的非常出色。”
“辛赞很是满意,便把精力都用在了官场。”
“最终官至金国首府中都府尹,也就相当于包大人如今的职务”
“还兼任为金国朝廷选拔汉人官员一事。”
......
说到这羡慕的看了包拯一眼
心想:“明明大家都是心直口快的‘正义之士’,怎么包拯就从一个小御史一路升迁,自己就被贬谪来贬谪去的.....”
武侠:还没无敌就被金榜曝光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