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的子闾也是拍了拍万财王叔的肩,对他予与支持。
“左相大人刚才所问,老夫当年也并不知情。
当年因子常叔叔常与北方交战,因此结成仇怨,而楚国一直受吴国侵扰,正是苦不堪言,楚国大军西防吴国,北防北方列国,也疲于应对。
当时先王与子常叔叔商议,只能委屈子常叔叔退让令尹一位,私下遁出楚国,觅一个潜修之地安享晚年,而先王也答应了子常叔叔,保其一家在楚国常享荣华富贵。
只是老夫也不知道子常叔叔为何却背道而驰,与我们所想都不一样,却向北潜,至于为何传闻会死于郑国,老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子西说完,王禅并不追问,因为他只是想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当年昭王与子西是否有欲图借刀杀人。
若说以当年子常的为人,并不会选择北上,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不想让其它人知道,也不会告诉昭王与子西。
贪财、好色、贪念权势这是普通男人的正常贪欲,而子常就是典型,一个如此贪财之人,纵是不得不放弃手中的权势,也不会冒险北上,因为这些人把性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除非是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不想被昭王与子西谋害,所以反常人之想而选择北上,所以子西与昭王都不知道他会北上,而以为他会选择南方的越国,甚至于吴国,让先王与子西失算而不能谋害于他,这该有高人指点,若不然相信子常未必能想到如此出奇不遇的法子。
第二种可能,那就是有人给了他保证,而他之所以北上,就是想借此机会,造成他假死的状态,而他却可以得以保存下来,那么他的身后自然还会有人,而且此人还能保证他的儿子在楚国的地位而不受影响。
王禅知道第一种是极有可能就是当时情况,所以子西刚才所说不知道子常会北上,这也是实话,这一点王禅清楚。
因为当时的子常十分信任于子西与先王,既然能荣华富贵,又何必会去北方自寻死路呢,所以他该是选择越国,而且这条路也应该是昭王与子西与越国约定好的,毕竟也只有这样才会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子常死去,而若当年子常走了这条路,那么他现在就真的死了。
所以王禅所问,就是想证明这一点。
而除上这一点之外,那么当时的子常该是受到高人指点,而且还能保证他不会死。
也只有这样,当子常的死讯传来之时,昭王与子西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不符合子常的一贯作风,他们都对子常的死抱有怀疑,也是因为有此怀疑才间接的保证了现在万财王叔还能活着。
而且至少也是司空府的副职左司空,而子西一看到王禅的画,在确定之后,就知道子常其实没有死,如此肯定,自然也是依据当年之情来判断的。
而王禅之所以对作恶的子常容忍就是想探察其背后的高人,若说要杀子常,王禅并非没有把握。
可此时通过子西的话,再联想刚才对万财王叔的态度,王禅知道子西其实并不愿履行当年的承诺。
而未死的子常在昭王死后,依然放心,并没有回到楚都,而万财王叔依然保持着楚国首富地地位,谁的承诺才能让子常如此放心呢?
纵观楚国王族之人,昭王已死,最有权势的当属子西,可子西并不会这样做,那么此人该是能影响先王以及当今楚王之人,王禅在那一瞬间其实已有了定论,此人必是王族之人,而且能影响着楚王的决定,也能让当年的子常信任于她。
只是此人保得子常不死的必然会有图谋,而非对子常这种贪财好色之人会有好感,而这背后之人的图谋才是王禅想知道的,而王禅此时还有些模糊。
“既然如此,也就无所谓了,但谋杀四位布衣朝臣之事,看来一时之间还不好安在子常身上,子闾大人,你说是与不是?”
王禅还是嘿嘿笑着,有些摇头恍脑的,让人一看就是酒喝得不少的样子。
“对对对,左相大人言之有理,在没有铁证之前,不能就如此轻断,而且子常叔叔是否真的未死,还没有定论,本人是不会胡乱断案的。”
鬼谷神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