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禾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是在上午,在他所在位置的不远处,这四个人正坐在一块岩石上休息。
想必就是《金色的鱼钩》里的主角了。
在确认玉雕从脖子上消失之后,陶禾走向了远处的四人小队。
陶禾介绍自己是记者,为了记录这次红军的长途转移(长征概念还未提出)而深入草地,不料迷了路,又丢了骡子,问他们能否捎自己一程。
“你不像是记者,”老班长吐出一口唾沫,“我见过瑞金来的张大记者,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手里拿着记录本,洋气极了。你这穿得花里胡哨的,不会是国军的探子吧?”
“叔,我真是记者。”陶禾摸了摸口袋,他摸了一个熟悉的东西。“你看,这是我的照相机。”
老班长看了看这个稀奇古怪的小盒子。
“你以为我没见过照相机?拿这么个小玩意来骗我。”
他其实真没见过相机,因为瑞金张记者的照相机外面套着一个牛皮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是国外进口的,”陶禾解释道,“小巧精致,便于携带。”
他打开照相机,老班长的一张大方脸出现在屏幕里。
陶禾按下拍照键,“喏,你看。”
老班长被手机里的人吓了一跳,半天后才探过头。
“这是我?”
“嗯。这是国外最新的彩色照相机。”
听到这话,原本就心痒难耐的小梁等人马上凑过来。
“真的?你这是彩色照相机?”
“这也太小了吧?”
陶禾点头,“如果你们同意带上我的话,我可以给你们每人拍一张照片,洗出来再寄给你们。”
小战士们看着屏幕里的老班长照片啧啧称奇,听到这话顿时激动起来。
他们齐齐的看着老班长,等待他的答复。
老班长咂咂嘴。
“你真的给我们拍照?”
陶禾肯定道:“我这次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红军战士,当然也包括你们。”
想了许久,老班长勉强同意了。
“不过我先说好。”老红军背着一袋青稞面,肩膀上还挂着一个灰布包。“等出了草地,你就要和我们分开。”
于是陶禾便和他们一起上路了。
当然,在这之前,陶禾得先给他们每人拍一张照片。
“班长,不要那么严肃,你笑一笑……笑过头了,不要把牙齿全部露出来。”
小梁和两个小战士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
之前通过交谈,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自己。所以陶禾已经知道了他们几人的信息,老班长姓王,老红军,是江西人,早早就参了红军;小梁是湘省人,识字;小张和小吴则是从黔省才加入红军的。
“小梁,别笑了,到你了。”
几个年轻战士在镜头下的表情极其不自然,陶禾不断出言让他们调整,这回换老班长笑个不停。
“几个小崽子还笑我呢。”
忙活一阵,终于给每个人都拍了一张照片。
这时陶禾提议道:“干脆我们一起来一张吧。”
“这个主意好。”几人点头。
于是陶禾把手机固定在石头上,调成延时拍照,点了拍照键后,跑进了几人中间。
“茄子!”陶禾笑得露出了白白的牙齿。
“啊?”
四人露出纳闷、不解的表情。
“咔。”
手机把这一刻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小梁不解道:“陶哥,茄子是什么意思?”
“外国佬在拍照时,习惯说‘cheese’,这是英语中奶酪的意思。因为人们在说‘cheese’的时候,脸上会露出很自然的微笑,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很好。这种小技巧传到国内,就变成说‘茄子’了。毕竟它们的发音差不多。”
“原来如此。”小梁连连点头,“陶哥,你懂得真多啊。”
我在南山下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