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描绘了一灯一生的葫芦缸,葫芦缸的高低大小也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得道高僧圆寂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较多的火化,而另一种则比较特别被叫做坐缸。
选择火化的原因多是因为追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八万四千颗舍利子,而这些舍利子被周围八国争抢供奉。
自祖师爷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多有得道高僧选择火化,后人也通过产不产生舍利子当成一种确认修行是否圆满的象征。
坐缸这种行为什么时候在佛门兴起的宁正并不清楚,他知道这种事情还是在现代时去寺院旅游的时候。
讲解的人说僧人选择坐缸,目的是为了成就肉身不坏。
据说释迦牟尼佛临终之时,曾嘱咐其弟子摩诃迦叶持佛衣钵入定,保持肉身不坏,等待弥勒菩萨降世成佛,度化众生。
历史上第一个坐缸的人或许是摩诃迦叶,也有可能是其他看过经书上这段话的僧人,对此早已无法知晓。
感觉葫芦缸内很有可能装着一灯大师的肉身,一时间宁正也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同时宁正也有些疑惑,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出现这种把一灯大师扔缸里放上这么多年不开缸。
从《倚天》中朱、武两家后人还有出现,就表明与一灯大师有关系的人并没有死绝,那么他们怎么会让他们主人的肉身放在缸里放这么长的时间?
正常的坐缸和开缸顶天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哪怕成就再高点十年二十年也就顶天了,可这愣生生放了一两百年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闭上眼睛仔细想了想,很快心思深沉的宁正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百花谷隐居的三人中年纪最大的是一灯大师,其次是小他几岁的周伯通,而最小的瑛姑比两人至少要小上二十多岁。
正常来推算三人中一灯大师应该是最早去世的,至于最晚去世的不出意外则会是瑛姑。
隐居的三人看似矛盾已经解除,但那是在周伯通活着的情况下。
如果周伯通这个瑛姑的寄托死掉后,瑛姑会不会因为陡然而生的孤寂感从而做出某些事情谁也说不好。
当然更大的一种可能则是一灯、周伯通的接连死亡,导致瑛姑这个孤寡老人心升死志,从而导致她没能等到一灯大师开缸的时间就猝然长逝。
‘这也不对啊,要是如此,多年后朱、武后人前来拜访也定能发现不对啊。’
要是瑛姑是突然萌生死志猝然长逝,那么由于有着朱、武后人的缘故,在缸里的一灯大师定然会被发现,肯定不会像现在这幅样子。
除非他们来的时候被瑛姑打发了,又或者因为什么抵抗不了的力量使得他们没有前来百花谷。
想要确定瑛姑动没动手脚,其实只要在山谷内查看就能知道。
大致确定葫芦缸内是什么后,宁正便带着那尊佛像退出了屋子。
作为翻找了两座木屋后仅有的战果,宁正用衣袖擦拭起佛像。
随着擦拭佛像渐渐回复了原有的光泽,本来淡淡的土黄色变成了明晃晃的金黄色。
凭借感受佛像的重量,宁正发现佛像绝对不是铜鎏金之类掺水的东西。
若是他的感觉没错,这座佛像应该是纯金的。
目前并不缺钱,所以比起得到金佛,宁正更想要得到一灯大师的武功秘籍。
摸着恢复原貌的金佛,宁正开始怀疑在百花谷隐居终老的三位是否留下了武功秘籍。
‘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留下秘籍?’
一阳指虽是大理段氏的家传武学,但一灯大师的四大家臣兼徒弟都已从一灯大师手中习得一阳指,再加上当时大理段氏并未被蒙古所灭,所以一阳指在当时天下间并未断掉传承,这使得一灯大师有可能不留下秘籍。
而周伯通比起一灯大师有可能更甚,毕竟他师兄王重阳确实争气。
诸天:从笑傲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