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元,纷纷跑过来叫“小李道长”,李元都一一应了,说笑两句,把随身带的两把糖果分了,径直去了村长家。
同李大江昨日刚见过,没有叙什么旧,说话直奔主题。
“李叔,现在农忙过去,天也热了,村里的孩子没什么事,不如让他们上山,我教他们识些字如何?”
李大江正咂着烟袋锅,猛的一愣,“小李道长,你这话可是真的?村里的孩子可是不少,一起上山的话到时候漫山遍野的怕是不好整。”
“您放心,只要您同意,孩子就尽交给我了,每天早晨上山,下午回来,保证他们平安回家。”李元笑眯眯的说,像是有什么不怀好意。
李大江见状不免有些怀疑的看着他,好似在看人贩子。
李元忙道:“这些年村里人对我多有照顾,平日也帮不上什么忙,想着过了农忙,孩子们都没什么事干,教一教识字,当然,肯定和书院不能相比,但认两个字也是好的,您说呢?”
“你们观里的道长帮村里的忙也不少,不用客气……你要不嫌麻烦,我就让他们去,不过管饭就不用了,能认字已经是他们的福气,哪里还能麻烦你管饭。”
李大江不是墨迹的人,想了想就同意下来,但知道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不能占道观这个便宜。
“您不用客气,这点事是对我来说还是不费心的,前段时间春游时节,有县里的富户供了许多香油钱,我早想着此事,都换成了米面堆在观里,吃不穷我。
再说我也不白教他们认字,观里许多事情,还会让他们帮忙干活,漫山遍野的跑一跑,只要到时候您和村里的人别心疼就行。”
“嗨,这有什么心疼的,本就是泥地里滚大的孩子,只要别缺胳膊少腿,随你怎么整治他们。”
李大江哈哈大笑,便进屋掏出一个铜锣走到门口,咣咣咣敲敲了三下。
很快,村里的人都围了上来。
这是召集村里人的一种方式,方便快捷,也不用费嗓子。
人围了一圈,李大江便将此事说了。
这个时节孩子都是漫山遍野的跑,有人管哪里还能不同意,只是很多人都对管一顿饭不好意思。
李元就说了,他们在识字累了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村里的人这才好些,答应了下来。
有人问:“小李道长,俺家二狗九岁了,也想去,你看能不能要?”他旁边一个精瘦的男孩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看人。
之所以说六七八岁,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学习认字的时候,村里能够读书的孩子都是这个年纪入学,李元教他们识字,一是回报村里人,减轻些他们的生活压力,真的有天赋的,送去书院读书,或者多学些东西,未来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二则是按照古婆婆所说,从村里的孩子中找一找,有没有根骨上乘的,不说作弟子,收作道童也是好的。
至于家中会不会同意,那肯定没有二话,别的不说,能够吃饱饭就是对这个年代的人最大的诱惑了。
之前长风道长在时,就经常有人带着孩子上山来问是否收徒,不知长风道长有什么缘故,都被他拒绝,到李元执掌青松观后,自己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才没有这样的事。
李元笑道:“当然可以,只要不超过十岁都可以来,但是各位叔叔婶婶可别把三两岁的大侄子送来,小娃娃我可是怕的很!”
“哈哈哈!”村里人都笑起来,哪会真把他当成看孩子的。
“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活计,孩子在家里也是干熬着,不止男孩,女孩也能上山一起认字,一视同仁。”
“这怎么能行,家里那么多事要做,女娃子哪里能走得开,再说,女娃早晚是别家的人,认字有什么用,大家伙说对不对。”
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出声反对,语气很是不满。
李元扫了一圈,有不少人都对他的话表示赞同,眉头不禁微皱,心中叹息一声。
这个年代,重男轻女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七八岁的女孩已经能做很多事,寻常农家哪里舍得这个半劳力。
修仙从采气造化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