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人员的变动比较大。以前很多人都是京城大学和水木大学的学生,这两年人家都毕业了,自然要到国家分配的地方去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微电所的人员变化也很大,好几个之前的负责人都换了人。就连所长都不再是之前的董所长了,赵烨接触过一次新来的所长后,就不想再跟对方接触了。
赵烨也问过了董所长的去处,在听说是去了蓝田后,心里有了一些安慰。
毕竟他只是去主持分院的建设工作,多少让赵烨有了一丝丝能接受的理由。
新一代的技术革新遇到的困难,绝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这个可能也不仅是现在,可能过去和未来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吧。
赵烨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想太多,这个情况本来也是自己能够预料到的。
这一次,赵烨一改之前的工作模式,不再过多的依赖团队合作的力量了。他要最大限度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技术的整体升级。
这不是说培养团队不重要,恰恰相反,他就是为了用这样的方式,告诉那些拆散原来团队的人,一个团队是不能轻易被推翻重来的。
项目碰头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召开了。
参会的人很多,但赵烨认识和熟悉的人不多。
赵烨的风格还是一贯的简明扼要,上来没有寒暄,没有口号,更没有自我介绍,直接上干货。
慈教授,张教授等人极为熟悉赵烨的风格,这个时候,只管拿着笔记本记录就行了。
可是其他人就很不适应了。
沉机的代表不适应,微电所的人更加的不适应。
按说,赵烨是联合厂的人,这个时候赵烨已经毕业了,不能算是学生,他现在的身份是联合厂技术处的副处长。
可是就算你是副处长,你也管不到我们微电所吧!
赵烨在台上讲的口若悬河,下面的人多数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更不要提做笔记了。
等到赵烨说完了项目规划和技术的设计思路以后,就开始给各个子系统分任务了。
“等等,等一下!”一个人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大声的制止道。
四合院:芯生年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