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烨这个时候,依然还是“拿来主义”,在自己的脑海里调出相关的资料,就在这个基础上“修改”了起来。
改来改去的工作赵烨做了一天,越做越觉得没意思。
赵烨觉得,为啥要在这里做功能“阉割”呢?为啥不能保留下来更多的功能呢?
虽然这个时候的数据交互应用只是为了实现多机并行运算的,但是也该为以后多做打算呀!
于是赵烨在“理念”上开始放水了。
不在局限于只做多机并行的功能,而且给交互适配器加上“姓名”的功能,也就是后世ip地址的概念。
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省资源,赵烨照抄后世的网络ip的编码方式,照样使用了四个字节做地址分配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网络ip为什么最大是256.256.256.256,当年的设计者也是感觉这个数量已经足够了。
赵烨当然知道这个数量远远不够,不过那是后世的互联全球,在当下节省数据空间和算力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下的国内,赵烨相信三十年以内是足够了的。以后不够了再改呗!多大点事儿啊。
四合院:芯生年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