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风波,官云飞完全没有兴趣浪费太大精力去关注,黄汉伟这种小角色也不值得官云飞关注,也没有想过去找黄汉伟的麻烦,当然如果以后黄汉伟还不知进退,纠缠不清,那就另当别论了。
更何况以后身处娱乐圈,想当海王的官云飞,这种争锋吃醋的狗血桥段多得很。
第二天到了电视台集合,大家一起坐片场巴士直接到邵氏片场准备拜神开机。
前世的官云飞其实是个无神论者,但是经过了灵魂穿越这事儿后,又改变了他的立场,保不齐就有神仙呢,不管有没有还是拜拜吧,反正也没坏处。
拍电影电视剧的人供奉的神灵也各不相同,港岛这边供奉的是黄初平黄大仙,而有些地方供奉的是关公。总之就是那个灵供奉那个,据说在湾湾那边拍电影前供神还有方位讲究,也就有一定的仪轨了。
拜神的地方就在邵氏片场员工公共活动区里的一个篮球场内,骆敬才带人布置好神台和贡品。
梁叔怡带头上香,祈祷诸事顺利、收视大吉。其他人依次上香后,梁叔怡揭开摄影机上的幕布宣布开机。
现在的电视剧拍摄基本上还是用35毫米的摄影机,16毫米的摄影机一般用于新闻采访、纪录片拍摄这些。当然也有个别导演喜欢用16毫米的摄影机拍电影,程龙的好多部电影都是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磁带摄像机的兴起才算对电视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磁带不需要冲洗,更加的方便。
梁叔怡扔给了官云飞一个秒表让他做场记,其实很多剧组的场记就是由助理编导兼任的,前世的时候官云飞混过一段时间的场记,对这个工作还算是熟悉。
大家是不是认为场记就是随随便便找个人拿块板子在摄影机镜头前重重的来那么一下,看起来挺简单的样子。
其实不然,一个场记他要对景号、镜号、拍摄内容、拍摄方法、镜头长度、对白、服装、道具进行核对记录,保证被分割的若干场景和众多的镜头顺利拍摄,为后期剪辑、配音、洗印等提供数据和材料。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场记,能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的效率。
场记必备三样东西,场记板、场记单、剧本。场记板大家应该都见过,上面内容一般有片名、卷号、场号、镜号、次数等等,有些导演喜欢加上导演名字、摄影师或者拍摄日期。场记单就是记录场记的工作内容,但是香江现在的场记工作相对来说要求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事情都是导演组自己做,其他就不再多说。
《乘风破浪》是一部时装剧,没什么布景,差不多都是实景拍摄。第一场篮球场群戏,大家各自就位准备好。官云飞拿好剧本,在场记板上写好内容,走到摄影机旁边准备,梁淑怡喊道:“预备!”,接着录音师喊:“OK”,摄影师在胶片到正常转速的时候喊:“running”,梁淑怡再喊:“a”,这时候官云飞以rap歌手的语速快速报板、打板。
就这样《乘风破浪》顺利开拍了。
场记这个工作也勉强算是导演组,特别是和摄影师很接近。本来官云飞就想要先学会怎么使用胶片摄影机,梁叔怡给他安排这个场记正和心意。
三个摄影老师,拍摄经验各不相同,只要一有空闲,官云飞就跑去虚心向三位摄影师请教。大家都是年轻人,还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很快就称兄道弟的。
特别是钟志纹也是个刚出师的新人,经验也不足,官云飞经常说一些后世的拍摄手法,几人试过后,都点头称赞,直夸他是个天才。
胶片摄影机的操作不算太复杂,但是这都属于人家养家糊口的看家本领,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香江这年代流行拜师,有师徒名分人家才肯教你。镜头怎么切换,机位如何埋,场景怎样变幻,还要根据环境、剧本、人物、光线来处理镜头。关系不到位,别说学习,机器都不让你摸一下。
穿越之纵横香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