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并没有想砸死黄立极,所以砚台擦着这位首辅的脑袋飞了过去。
饶是如此,也吓得几位老臣不轻,四人纷纷跪倒在地。
“皇上息怒!”
朱由检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这群公卿,士大夫,坐拥大明十之二三的土地,犹不知足!还要巧立名目,抽税偷粮!下欺百姓,上诈天子!还有什么是你们干不出来的!”
几位老臣皆哭诉。
“皇上说的这些事情,都与臣无关!”
“臣冤枉啊!”
“冤枉?”朱由检越说越气,越想越火。贪官污吏,自古皆有,官场腐败,更是古今通病。可你贪腐归贪腐,你至少做做本职工作吧?好家伙,大明的这些官员,别说本职工作了,连人事都不做。他们的人生追求就是捞钱捞权,百姓的命,朝廷的命,国家的命,包括民族的命,他们统统不在乎。
偏偏这样的官员,还要写好文章,好诗句,来标榜和美化的自己的行为。让百姓心甘情愿的被他们剥削,和奴役。甚至过了几百年,都还有人给他们当孝子贤孙,给他们洗地。
做坏事便罢了,做了坏事还能有好名声,这才是最让人气愤的!
“你们成天喊国库没钱,没钱,可州府的路是修了一次又一次,城里的街道是拆了又修修了又拆,还美其名曰,焕新市容。这好好的路,好好的街道,为什么老是坏,老是要修呢?为什么干实事的时候没钱,做这些事的时候又有钱了?还有粮食,年年喊赈灾,年年闹饥荒!每年拿去赈灾的粮食不下千万石,可饿死的流民每年都在增长!粮食呢?粮食去了哪!诺大的大明朝,有你们在中间,收上来的钱粮折一半,发下去的又折一半,其实际产生的收益,竟有一半入了你们的兜里!”
闻听此言,黄立极仰头直视崇祯。
“皇上,您可以说老臣们能力不足,但若是要说贪腐,老臣是绝不认同啊!口说无凭,请拿证据!”
朱由检气极反笑:“你们把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还要什么证据?”
黄立极目光炯炯。
“皇上是天子,是这国家之主。若是您要老臣来背锅,那老臣背就是了!”
施鳯来也附和。
“是啊,皇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等矜矜业业,为大明辛劳半生,未有一句怨言,何故要遭陛下如此猜忌?”
张瑞图,李国普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老臣冤枉啊!”
这些老油子!
他们要证据,朱由检现在还真拿不出来证据。
从记录到审批,全是串通好了的,你上哪找证据?
要不是大明亡国后,从那些大臣勋贵的家里搜出来那么多钱财,谁会知道这些人的真面貌?
大明的官场,已经烂到了根里。
他们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连史书都能改,更别提骗骗皇帝。
可朱由检这次也是有备而来,这种搪塞的话,如何能够敷衍的过去。
“你们说冤枉,那好,朕就先不谈贪腐的问题,只议今日之事。”
朱由检看向黄立极,向他发问:“你既然说了办不成此事的原因是钱不够,那想必你们也估算了一番救灾所需钱财吧?是多少?”
事实上...他们四个人算了个寂寞。
除了写文章以外,他们四人都不知道多少年没自己亲自处理过政务了,更别提这种琐事。
来内阁不就是喝茶唠嗑练练笔吗?办事?办事那都是下面人去干的。
于是,为了应付过去,黄立极随口报了个数。
“老臣仔细算过,应是一百二十万两。”
黄立极心中笃定,这数目够不够无所谓,现在肯定拿不出来,就算拿得出来,等真正用上的时候,那也肯定不止花这点钱。需要五十万两,就报一百万两的账,需要两百万两,就报四百万两的账。到时候让下面的人做点仔细的账目,糊弄糊弄小皇帝,他也看不出来。
“嗯。”朱由检点头。
大明支配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