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景城援军进入战场,隆隆炮声令原来就左支右绌的胡宝能连忙收拢部队后撤,手里的十个营在后退中折损过半。利用时间差取胜的谢天宇马不停蹄将南线部队向北调动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西北方坡地上的林登万军队重演了熟悉的剧本。
两个钟头内,身处绝境的谢天宇就将所谓的“向心攻势”变成裘重治的最大败笔,经历白泥墩会战的记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形容词描述林登万军队溃败的景象。
原计划继续追击东路军的谢天宇却来不及庆祝胜利,先前发动猛攻只能夺取个把村镇的唐善出人意料在景城附近取胜,他的两万人马上就能赶来支援灞上。
无奈的谢天宇只能调集部队向西退走,携带大批伤员的队伍行动缓慢,针对“猢狲”的斩首失败了。不得不连续打几场后卫战的谢天宇损失惨重,手里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的战斗人员,不计其数的大军将他包围在景城西郊名为灞下的小镇里。
为了争夺最后的战功,裘重治赶紧从东都飞赴万山,机舱内的裘重治思虑万千,他注视着窗外几乎静止不动的护航战机和天边的云带。
明眼人都能看出,林登万和裘重治的矛盾愈演愈烈,他们好像在争夺最高权力。天下纷乱的日子里,林登万极为倚重他和罗允伸组成的筑州兵团,“猢狲”对前来投奔的武将极为慷慨。大势初定,“猢狲”开始用庸庸碌碌的后辈取代那些元老,他不再需要惊才绝艳的助手,一帮没有太多想法的庸才更能维护新秩序。
林登万想要建立延续几百年的王朝,喜欢使用非常规手段的裘重治却希望好好治理,让帝国成为现代国家。大肆贪腐和安排亲信只是裘重治“自污”的手段,他发觉林登万对危险的嗅觉很灵敏,所以相当忌惮自己。特定的体制必须有一群特定的官僚和人民才能存在下去,林登万给出的好处抓住了很多庸碌之徒的心,裘重治的想法很难被人理解,林登万又控制了发号施令的议会,所以二人决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裘重治不愿多想,他闭上眼睛,最近签署了很多番号取消的命令,这都是谢天宇的杰作,
神朝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