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朝阳将阳光喷射到覆盖在鹿山平原上空的薄雾当中,清晨的雾气迅速消散,天光普照着大地,七里岗上整装待发的朝廷将士在看到这一幕后都显得欣喜万分,梁文远特意爬上昨天郑显道光顾过的土丘,他对着即将投入战斗的将士们大喊说道:“诸位,这是宝骥村的太阳!”
江康大帝曾在宝骥村创造击败前朝“九旗铁骑”的奇迹,那座承载过往历史的村庄就位于贡县境内,离这里还不到一百里。朝廷将士意识到今天发生的战斗将和“宝骥村大捷”一样载入史册,他们不免产生亢奋情绪。
御林军将士爆发出海潮般的欢呼,人们再次唱响番薯歌,官兵队列里飘动着各个团的旗帜,每面战旗上都用金线绣着他们曾经取得过的胜利。
郑显道安排一批记者为东都电视台提供有关战况的新闻,一名被这番场景鼓舞的记者对同行们说道:“这真是属于大帝的雄伟之师。”
另一位摄像师低声问道:“每支部队不都属于刘帝吗?”
前者摇头说道:“我说的大帝是江康,御林军找回了当年执政卫队的雄风。”
摄像师沉吟片刻后说道:“不行,先帝已经不在了。”
正式进攻发起前,朝廷军队再次向着反军阵地施加新一轮炮击。七里岗和贵门方向上发射的密集弹雨击碎鹿山的险峻岩石,接连的爆炸使得陡峭岩壁崩裂滑落。“贵鹿线”上数十里的土地都被淹没在爆炸后升腾的烟尘中。
鹿山主战场上的反军火炮仅有四百余门,因为这些火炮口径普遍不大,郭哲纲冒险将主要的炮兵部署在鹿山镇正前方,他希望能打出有效的反制火力。双方炮击持续两个钟头之久,爆炸带来的震感波及到上京东郊的许多集镇,当地居民家中的窗户被悉数震碎。
梁文远安排数批直升机在取水岭高地东侧密林中投下燃烧弹,林间燃起的红黄色火焰释放出浓密并且带有硫磺味的有害气体,他们很快迫走埋伏在密林中的反军猎兵。高地上的反军将士使用车载和便捷式防空导弹瞄准盘旋在半空中的直升机,高射机炮的炮弹追随直升机尾部制造出一连串明黄色的爆炸气团。
鹿山东麓的武装警备队最先朝着南方推进,他们在反军部署的雷区前裹足不前,雷区之后有近万名反军将士分布在纵深十几里的阵地上等待他们。谷大富所部官兵在三界岗以东的林地里遇到反军抵抗,战局陷入僵持。
取水岭高地北坡地势较为开阔平缓,这里成为朝廷军队发起进攻的理想位置。梁文远投入四个装甲营以及八千名御林军官兵在炮击结束后发起第一轮进攻。御林军分列而成的散兵线迅速通过高地下方的开阔地,他们用极小的伤亡通过充斥着爆炸和流弹的危险区。反军驻防取水岭北坡的部队是仅有两千人的“东荒志愿团”,他们在昨天傍晚才赶到高地北坡,所以没能在炮火连天的夜晚里修建起可靠的工事。
反军依托山石修建的堡垒早已在清晨炮击中坍塌,几道简陋的反坦克壕沟也难以阻挡御林军的铁流。七里岗上近四百门火炮的连续射击导致取水岭高地上的能见度急剧降低,北坡上缺乏实战经验的反军将士尚未从炮击带来的震荡和蜂鸣中恢复过来,御林军官兵就接近他们的掩体。人数不多的反军步兵急忙赶到各自的火力点拿起落着灰尘的武器在浓黑烟雾里盲目射击。
最先突击高地的官兵是御林军“天威”师的“宝骥营”,这个营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共和军时代。宝骥村战役中,这支仅有六百名轻步兵的部队打退两千名“九旗铁骑”的猛烈冲锋,他们只付出十位数的伤亡,江康在战后授予这些士兵“宝骥营”的荣誉称号。“宝骥营”的数百名官兵都配备能够在烟雾中视物的热成像仪,他们的精准射击以及高昂士气让北坡上的反军印象深刻。
神朝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