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原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高地,其中地势最高的史公岭上筑有坚固的要塞工事。这是前往西京的必经之路,也是“吕其凯防线”上的重要一环。藩镇和朝廷的关系恶化后,汪熙兴力排众议兴建“吕其凯防线”。因为经济持续恶化以及东都接连发出警告,民众批评这完全是劳民伤财,于是防线在完成几个样板工程后便宣告“烂尾”。史公岭要塞是这些样板工程中的佼佼者,有专家将其称为“超现代工程”。
从航拍图上看,史公岭上仅能发现几座不起眼的炮塔和碉堡,但如果能透视其地下结构,观察者必然会大吃一惊。
要塞并非按照古代城墙那样呈四方形修建,而是由许多相互掩护,用火力各自覆盖一片区域的堡垒集群组成。堡垒表面有着厚重的水泥掩体和坚固的护甲板,寻常火炮射击后仅能在表面留下几个无伤大雅的坑洞。炮塔装备有打击装甲单位的战舰炮和攻城炮,炮位低于地面的迫击炮和能够灵活转动的机枪负责收拾接近的步兵,高射炮和防空导弹能有效防御空中威胁,方圆数十里都处在要塞的攻击范围内。
更令人叫绝的是在其貌不扬的地面工事下,竟有四五层的地下掩体。要塞的火炮均直接或间接由电力驱动,发射、装填、瞄准、弹壳回收都能在地下完成。弹药完全依靠导轨吊装运输,先进的有轨电车被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地下掩体中还建有小型工厂和营房,有完善的通风和暖气装置,甚至还有娱乐用的电影院。
每座房间和过道中都配备防御毒气的空气净化器,独立的柴油发电机和“魔法矿转换仪”能提供充足的能源。要塞的入口都非常隐蔽,即便被人攻入,守军也能从容退到迷宫般的后勤区域继续作战。这座设施齐全的要塞耗资巨大,以至于汪熙兴无力继续修建防线。
当刘帝的讨逆大军开进藩镇地区后,媒体的舆论风向突然朝反方向发展,空前一致的批评藩镇军队这几年毫无作为,防线兴建速度过于迟缓。
藩镇军在南原集结的兵力不下八万人,他们连夜在史公岭东南方的两处高地上修建简易工事,要塞内的数千名守军也紧锣密鼓展开备战。史公岭北部的寨岭头村被“崇西高速”横穿而过,从地势上来说不利于防守。
黄尚义麾下的一个步兵师在寨岭头以西待命,他负责的防区后便是大片藩镇军营垒。如果朝廷军队企图从北部展开突破,村庄西南角林地里埋伏的一支装甲部队就会配合黄尚义发起反击。
刘文正将主力摆在史公岭以南的钱家岭村和古代官道,因为毗邻官道的西京河东岸已经有官军停留。史公岭西南角的莲塘镇则是藩镇军的司令部,一万五千名藩镇军预备队负责扼守撤离的道路。
五月二十七日清晨,长途奔袭而来的朝廷军队到达南原。张崇胜、陶裕霆和梁文远三人亲临史公岭二十里外的杏园,其余众将则待在岭北遥控指挥战局。
杏园村外有一座隐蔽的养鸡场,梁文远便将司令部设在一间食堂当中。张崇胜、陶裕霆以及几位参谋都围着一张圆桌坐下,梁文远默默注视着桌面上扣满彩色图钉的军用地图。在他们身后,几名卫士正忙着抬走房间角落里的几筐空啤酒瓶,弄走占位置的各式桌椅,将体积庞大的电子设备摆在水泥地面上。
类似拖拉机发动时的噪声以及模糊不清的交谈声透过食堂的外壁在众人耳际回响,隐隐有些不安的梁文远对着卫士口述了发给熊达威的密电。
他指出藩镇军将主力布置在西京河沿岸是为了能在战事不利时依托要塞火力安全撤退。如果以少量兵力虚张声势牵制住钱家岭一线敌军,同时调动主力迅速突破寨岭头村并向西南方回旋就能截断其退路。这样可以避免强攻要塞带来的伤亡,士气动摇的藩镇军也将会在西京河沿岸遭到歼灭。
鉴于朝廷军队在剡山的教训,熊达威格外警惕的批示道:“这样会让战线拉得过长,如果贼军从钱家岭方向反击,我军就会首尾不能兼顾。即便攻下寨岭头,贼军也有充足时间西撤。要同时攻占史公岭和寨岭头,确保各部队能齐头并进。圣朝天军将战无不胜,你们的信念能把贼军的要塞碾成烂泥。”
神朝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