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班师在道,去境尤远,储贮乏绝,可捡择羸瘦牛马宰杀食用。牛一头、马一匹可供五十人食用一日,驴一头可供三十人食用一日,就这种情况,不吃内脏可能吗?古人一定会吃内脏的!谁说古人不吃动物内脏的。
松树皮十斤与米五合同煮至极烂熟,半斤可供一人食用一日;每人带油麻子半升,如果缺水的话取三十粒含在嘴里,可以止渴。乌梅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南方作战的话,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实饮食差距很大。
黄河流域多种植栗米、和麦子,就是小米和面食。
据说锅盔和馒头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也不知真假。
但是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刈麦的做法,说明三国时期,北方已经开始使用面食了。
至于南方,也就是长江流域,则是稻米的天下,也就是大米。
大米很早就有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不要在守丧的时候穿丝绸,食大米,可能这是很奢侈的行为。
汉代1斗大米可以换2.5斗栗米,当然这和产量和储存年限有关。
根据记载,栗米可以储存九年,稻米只有五年,阴雨气候,时间还要减半。
所以,孙登就采用了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军粮做法,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和保存时间。
当然,你要是说,三国时期的军粮制作方式比宋代的军粮制作方式好,那我也没办法。
普遍性而言,武经总要选取的可能是最适合当时宋朝的军粮,现在孙登一看,主要的做法是以稻米为主,还行可以用,要是在北方,就用不了了,因为稻米不是北方的主食。
南稻北麦(栗)的国情,孙登改不了,大不了之后打到北方的时候,孙登再研究炒面呗!
还有,东北不在其内,虽然也在北方,但是东北的主食应该是大米,而且中国最顶级的大米在东北!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