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目知形色之旗,教耳知号令之数,教足知进退之度,教手知长短之兵,教心知赏罚之用。五者用习,是取胜之治卒也。
这是最基本的练兵的目的,也是“武经总要”的基本内容。
这恐怕就是,于禁虽然少有战功,但是三十余年,是曹操最喜欢的外姓将领的原因吧!
曹操在家的时候,由夏侯惇镇守中护军,夏侯惇去做了征东将军之后,就由于禁接替了夏侯惇的位置,成为中护军的头头。
不因为其他,因为于禁会练兵,会屯田,可惜临终投降导致于禁的风评变得很低,可惜了,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到最后晚节不保!
练兵,只是最基础的,再进一步,就要学习列阵了,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学的?
你以为是这个阵是分列式之类的阵吗?
前后做后怎么站,多少人,怎么变换,等等。
诸葛亮的八阵图据推测就是一种军阵之法。
司马懿,见到了军阵都不由得感慨一句“天下奇才!”
不要把古代战争想象的很简单,实际上非常残酷。
在古代,一般的军队再收到十分之一的损失的时候,就会崩溃。
败逃,进攻方进行追击,其中最大的伤亡就是在追敌中产生的。
有的将军擅长管理败军,还能留下埋伏,从而让追击方损失巨大。
可惜大部分的将领做不到,所以会有“仅以身免”“只余几十人冲出”等等。
大部分的追击都是以进攻方获胜为结束。
所谓的歼敌数万,也都是在追击中完成的。
古代的攻城,就更和电视剧中不一样了。
一群人拿着梯子冲在前面,简直要笑死了。
多蠢的将领才会这么做?
兵书有云,攻城的方法有很多,攻城最下,攻心为上,有一句话叫“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攻城一般的情况下,围是最好了,围而不攻,困起粮道,时间一久,城自陷落。
可就是攻城,也不是靠蚁附做的啊!
好多人以为古代攻城战就是像电视里那样,一群群士兵扛着木匠梯子冲到城下一架就开始爬城墙,登上城墙后砍倒几个守军,然后振臂一呼,城池就算攻下了。或者是另一种画风,顶着盾牌,扛着撞锤把城门撞开,然后一拥而入。
那都是骗你的。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绝不是一场无脑莽夫的较量,军事历来是国家尖端科技的体现,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如此。
攻方大军抵达城下后,会远远将城池团团包围,这只是第一步。
攻城需要工具。由于这些工具体积庞大,非常不利于两条腿或四条腿赶路的士兵们携带,往往都是就地取材,即造即用。根据情况不同,光这个过程就可能需要耗费几个月——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孙子兵法》)。
同时,还需要在靠近敌城的地方修筑土丘,以更好地寻找城墙薄弱处,这叫做“距堙”,曹操还曾贴心地为这两个字加过一段注释“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运用各种攻城器械等等,还要先把护城河和壕沟等填平,最后才会蚁附登城,还要莫大的损失。
所以古代想守一个城市,远比进攻容易。
强如诸葛亮,面对郝昭的陈仓也只能粮尽兵退。
陈友谅几十万大军攻不下来一万人的洪都。
大明李景隆,几十万大军面对朱高炽的北平也无可奈何。
钓鱼城,蒙古人的恶梦!36年攻不下一座孤城。
所以不得不佩服吕蒙啊!
孙登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孙登好学啊!
毕竟能不能成大事,没有军队可不行,最好的就是自己手里掌控一支军队。
孙权的中护军,别的不说,至少一身装备不缺,但是最大的遗憾就是无马!
江东无骑兵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马,没有马你搞什么骑兵。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