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就是“九品中正制”,这是由陈群向曹丕上书的,同时也是一个交换,政治上的交换。
曹丕继位之初,就把陈群封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并且让陈群制作出选人用人的法子,陈群就搞出来“九品中正制”,或者说“九品官人法”,不过无所谓,二者是一种制度。
早起的“九品中正制”还可以,因为此时两汉的察举法,已经形同虚设,曹操甚至多次发布求贤令,曹丕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制度,可惜这个时候的天下只能靠世家大族,为什么?一句最简单的话,黔首不识字。
不借助这些世家大族,用什么,“科举?”这不搞笑。
看过很多小说上,穿越到了,三国,直接搞科举,有的还能搞出内阁,还有个直接民主,政协的,服了,真服了,咱们能不能看看生产关系和基本盘啊?
生产力不够,科举?内阁?这个时候,“人”指的是世家大族,不是黔首,黔首没资格叫“人”。
什么制度,一切制度,都得看施行的人啊!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权不下县。
而且,科举制度的成型,要到宋朝,宋朝的生产力到什么地步了?
半壁江山,人口过亿,你看唐朝做到了吗?
尤其是明清,很多人都喜欢汉唐,可是实际上,明清的生产力,高于汉唐。
当然这不是,明清有多么强,而是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生产技术的逐渐革新导致的。
为什么说,汉高帝非常厉害呐?
这是个布衣天子!
为什么说朱元璋厉害呐?
这是个乞丐皇帝!
九品官人法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先进的,相比于汉朝的制度来说。
可惜还得看人啊!到了晋朝的时候,已经彻底沦为士族的装饰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了事实。
曹魏时期的文、明二帝时期,还能较为客观的选人。
可是等到了司马家渐渐掌权的时候,就变了。
政治上的交换,让曹丕统合了国内的势力,也为称帝做好了准备。
很多人以为,曹丕在曹操死后很快称帝了,可是实际上,曹丕用了快一年的时间准备。
曹操是公元220年正月去世的,曹丕在11月25日才篡汉自立。
曹丕明面上作为开国太祖,实际上不是开国祖,怎么看也是曹操。
所以和刘邦,朱元璋不一样,只能和国内的世家大族交换,换取支持。
当然,你要说李世民为什么也行,因为李世民是马上皇帝。
很快,曹操去世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身在公安的孙登,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正在写字,顿了顿,继续写字,同时心里也不由得感慨一句“唉,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三国的开始!”孙登写完文章,抬起头,看了看璀璨的星辰,喃喃自语:“我,又能否,改变历史,结束乱世呐?”。没有人知道,孙登能否做到。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