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章瞧了几眼,越看那鹰信越好笑,他哈哈笑道:“晋地的官员来信,说晋王意图霸占军屯田,要谋反!”
“啊!?”
李善长和汤和都是一惊,李善长眸子紧皱,心中没来由的想起邓镇那粗犷狠厉的脸颊。
汤和骂道:“晋王谋反?这是哪来的谣传!”
朱元章将鹰信递给了汤和,示意他们一起看看,这是晋地的地方官利用驿站最高等级的官信传来的,十分珍贵,自然不可能拿这种东西开玩笑。
随着大明的经济越来越繁荣,对于鸽信,鹰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鹰隼这东西,驯化多是草原蒙古部落比较擅长,大明如今继承的送信猎鹰越来越少,除非十分紧要,晋地的官员,应该不会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挑战朱元章的脾气。
汤和和李善长看完,俱都眸子一皱。
作为大明开国勐将中,少有的和朱元章有始有终,全了君臣之谊的完人,信国公汤和不仅很能打,政治觉悟也十分高,他当即感觉此事和北方军屯土改,均田有关。
可是,此事又牵涉到淮西权贵。
所以汤和明智地选择了不开口,他深吸一口气,盯着地上,一言不发。
如今,大明的淮西勋贵集团,也是分为各个派别的,互相之间各自不爽。
就比如郑国公常茂,与自己老丈人冯胜之间颇有间隙,为此还影响到了周王朱橚,朱橚偷偷的瞒着朱元章,和自己老丈人冯胜见了一面,聊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而此次之后,常茂家在北方,尤其是河南中原的良田就基本上被贱卖。
周王朱橚为此被朱元章呵斥一顿,惩罚他在王府不准乱跑,圈禁思过,本来他在洪武十五年,奉命押运粮草,走通济渠上北平去,运送过去之后,就让他做海船火速回来,被朱元章一顿臭骂,然后就在王府禁足。
这也让周王朱橚记恨上了常茂。
而山西的事情,更加错综复杂。
永平侯谢成,当年跟随徐达南征北战,又和邓俞搭档过,在山西根深蒂固,将校卫所官兵千户,基本都是他谢成家丁亲卫出身。
因此,在晋王朱棡就藩山西时,朱元章赐婚,让朱棡娶了永平侯谢成的女儿为晋王妃。
按道理,作为勋贵,应当奉公守法,可是谢成久在山西坐镇,山西晋代之地,民风彪悍,多通北狄,所以免不了手下军头有贪墨和杀良冒功之事,后来渐渐的晋代之地的明军卫所,贪墨良田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谢成也并不约束。
晋王朱棡过去之后,仗着自己老丈人是谢成,又是堂堂朱明皇室,一度想要制止山西明军卫所的不良之风,结果发生了庖厨给他下毒,他鞭答庖厨的事件……
有些事,也并非是谢成能掌握的了。
土地,不管在任何时候,对于华夏的大地主阶级都是硬通货,即便如今大明皇家银行转移了一部分影响力,但是这个影响力还远远未到大明的勋贵和大地主们,放弃侵吞良田上。
山西移民众多,当地有许多大家古族,譬如金末大词人元好问家族,元氏,就是北魏皇室后裔,唐朝丞相元载的母族,在唐朝就十分庞大,似这种古族,想要让他们移民,不动用非常手段很难施行,如今的山西其实是个火药桶,许多火星子都没捂住了,并未爆出来。
朱元章为了告戒谢成约束手下,亲自下旨,并没有封赏谢成一千石公田的侯爵官田,对谢成大家叱责,然后提拔谢成的儿子。
此举是在告戒谢成,你若是再不约束手下,我就对你下手,咱对你的恩情,报在你儿子身上!
“晋王将军屯田以均田土改的名义,占为己有,并不分发给底层军户百姓,还私吞山西移民田,划归为军屯田,将次田置成良田……”
李善长将那鹰信拿着,读了一遍。
他和汤和对视一眼。
两人都是就随上位之人,跟着朱元章多日,约摸都能摸到朱元章的脾气。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