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大如无边,政令经层层府衙,到地方时已然似是而非,然地方政令由关乎切身的王监督施展,便可最大程度的消除政令施展的弊端。”
“只要血脉相连,同文、同祖、同令、同习,同礼,同法,便为大一统。”
“所以,各封王多多生儿女,皇族血脉遍布天下,以皇族为尊而御四方之宗族,天下固不可破。”
“此国策一旦实施,弱封王,四边来敌便不可抵御,就如这缸中活水,本应游鱼过水槽而自游天下,却因干枯而困于一地,不再互通,中央之水滔滔而下,携势不可挡之势,四周之地必定自内部被攻破。”
听着李希颜的自陈,朱枨深深的作揖拜道:“先生能辅左于我,枨自当以恩师相待之,先生在上,容枨施以一全礼,以敬先生!”
说罢,朱枨转身离开。
李希颜捋着胡须默默的点头,等到朱枨离开之后,面色渐渐的露出了深深的忧虑,“陛下,分封诸王才是治理天下之正策,可莫要半途而废啊!”
朱枨去准备拜师礼了。
对李希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是一位战略家,非军事,而是政治战略家。
这类人,让其去治理一地可能不如一个老农,但对于局势的把控,别人拍马不及。
着实被吓了一跳。
因为大明王朝正如李希颜所说,其实从朱允炆开始削藩,朱棣谋反继位继续削藩之后,祸根就已经埋下了。
糜烂的卫所制度,糜烂的边军,糜烂的地方政事,糜烂的经济,一步一步大明王朝被逼到崇祯煤山自杀的程度。
朱棣凭什么能强到一路打到哈密,那是因为老朱留下来的基本盘太恐怖了,只要稍微一整合,便能横扫周边。
现在才是开始,后期老朱记录在册拥有军籍的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万,且钱粮都能负担得起。
真要到战时,一百万就是五百万。
努力的摇头抛开了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朱枨去准备拜师礼。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既然人家舍弃了京城来到这塞北辅左他,简简单单让人家效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至于文相,屁大一点兰县,还真比不得在老朱身边当个天子师。
必须正式拜师。
没有比正式拜师更为尊贵的权势了。
拜师自然要准备六礼束脩。
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
徒弟要行三叩首之礼。
次日清晨,朱枨早早的便登门拜师。
这个过程不长,还被李希颜用戒尺敲了三下。
于是乎。
他就多了很多的师兄师弟。
“在来的路上了,毕竟,兰县太远了,而且一个兰县可装不下,殿下必须要在河西之战拥有足够的功绩,微臣虽不能战,但微臣观河西,河西的胜利非军事的胜利,而是河西百姓的胜利。”
“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官,为什么非要童生秀才,殿下为何不尝试,访问乡里老农,让老农来丈量土地,再配以书吏人,派亲卫随行监督。”
“再广告于兰县百姓,凡脱离佃农者,可得百亩良田,耕牛等农具由县中提供,自有人偷偷前来,按图索骥,殿下再派得力人手一锅端。”
“殿下自建新乡便是良策,但乡兵一事操之过急,需循序渐进,派遣军中悍将去组织,掌握控制乡兵,且不得乡里掌兵。再许以族老安抚,许以些许钱粮图稳,待乡里安定立功,再许以职位,逐步引导。”
“县衙不可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斩马晨,辞柳江,殿下立木取信便是良策,不妨在县衙立木取威,不知殿下威严者,尽数废弃便好,与其让毒瘤留着掣肘,不如砍掉。”
“士族可不会因为殿下杀了他们一个人就放弃生存的机会,殿下只需要表现出足够的决心,足够的强大,足够的信任,名门望族不攻自破,相反的,他们会找到与殿下志同道合的人前来辅左殿下!”
李希颜说了很多。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