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棖再次在北门目送着宁正带着千骑再次北上而去。
昨天卯时六点左右他目送着宁正,吴研,孙德三人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北上。
没想到今天巳时十点左右又目送着宁正带着千骑北上。
这让他又想到了一首唐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没有酒,没有琵琶羌笛,也没有梨花盛开。
白茫茫的雪地上不止马蹄印,还有马蹄践踏翻起的泥土。
也没有在寒冬腊月天拉不开的角弓,将军引弓还能爆射三百里。
也没有狐裘锦衣盖在身上保暖,靠在火炉旁能爆饮一盆热粥,已经难得。
只有在寒冷中触摸在战甲甚至能黏住手的战甲,还要穿上继续行走在雪天里。
只有熬了两天的宁正追击元骑而来,歇息了一个小时又折返的大明铁骑。
在这样的氛围中待久了,朱棖觉得自己会变成跟宁正一样的傻子。
朱棖想要提刀杀伐果断的杀人,砍下几十个人头当做京观来威慑所有的豪族,但他明白,本来就不满的百姓,他若在这个时候举起屠刀,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妈的,草!”
这种情绪是不对的,朱棖在努力压制自己。
马皇后有五个儿子,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马皇后有三个视如己出的养子,朱文正、李文忠,沐英。
马皇后的父亲马公祖上是归德府宿州富豪,家住新丰里,母亲郑媪也是当地名门闺秀,元军荼毒天下,起义军四面而起,天下大乱,马公逃亡之际将独女马皇后托付给了郭子兴。
老朱起势之后曾寻找马公和郑媪,甚至出赏金来寻找,但当时天下大乱到处流民无处可寻,只听闻郑媪早卒,马公客死他乡。
所以说。
马皇后是没有外戚的,无兄弟姐妹,无亲族,只有寥寥少数几个远亲却不成大器。
这件事说正常就很正常,说不正常,皇后外戚乃是巩固朝堂的一支有力的政治支撑,以马皇后和老朱的恩爱程度,这些外戚是无条件支持老朱的。
恰好。
洪武三年北伐,定太原北平陕西。
在陕西除了李氏、崔氏、王氏、柳氏等几个名门望族,还有任陕西知府的马厩望族。
姓马未必就有马,但马氏望族一定有名望,有地盘,有粮食,有割据一方的资本。
所以,安徽和陕西未必就没有联系。
临洮马氏未必就不是新丰里马氏迁移而去。
一场简单粗暴的皇亲国戚认亲就这么草草的了结。
临洮马氏是新丰里马氏的旁支,而马皇后是新丰里马氏,所以临洮马氏是皇亲国戚。
大势所趋之下,陕西知府马厩携陕西行省大小官员兵马名门望族举城投降,徐达基本上算和平接手了黄河以南的陕西行省地盘。
所有人都知道马皇后和临洮马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没有国公一说,但临洮马氏从各方文书理解和马氏自我认定中就是皇亲国戚。
这不难理解,跟认干儿子一个道理,挂点亲戚关系更亲密,也更信任。
甚至可以说,冯胜第二次北伐差点捅到新疆,跟马氏在陕西的名望以及整个陕西各个望族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一场正确的认亲,陕西的地盘稳如泰山,由此诞生的兰县防线,也就底气十足。
可名门望族啊!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