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仪式感很强,对比之下,更显出王振的掉链子。
文华殿台阶前的御道上,文武分左右站好,早朝纠察队——御史在一旁监督,凡有举举止不端仪态不整的,都会一一记录。
文华殿之前设御座,台阶左右钟鼓司严阵以待,四周间列全副铠甲的大汉将军,台阶之下则有捉刀校尉团团将文武围住。
朱祁镇出现在视野里,钟鼓司开始奏乐,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两名孔武有力的宦官,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扇,立于御座后。
等到朱祁镇落了座,鸣鞭之后,鸿胪寺唱名,左右文武两班这才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朱祁镇连夜做过功课,大明的早朝一般分以下部分:接见入京离京的大臣以及外国使节、处理边关紧急要务、处理一般朝政、跟君前失仪的官员算账。
接近年关,并没有离京谢恩的大臣,反倒是入京做述职报告的比较多。
好在事先朱祁镇吩咐鸿胪寺的官员和朝臣通过气,入京谢恩这一项能免则免,如果真按部就班的进行下来,一整天什么都不用干了。
他只看这些封疆大吏做了什么,而不想听这些人说了什么。
得益于太祖太宗圣明天纵,仁宗宣宗勤政不辍,到了如今,他虽一开始宠信王振之流,但还不是聋子瞎子。
相反,他这个名义上的大明之主虽然深居皇宫垂拱而治,但还算得上耳聪目明。
除了厂卫,大明的监察体系功不可没。
此时的监察体系较为复杂,像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按察司、六科给事中都属于监察体系范畴。
洪武年间,太祖很重视风宪官的选拔,多次称之为“耳目之寄,肃清百司。今后慎选贤良方正之人,以副朕意”。
太祖为监察官员的工作范畴定下了基调,监察官员的选拔就变得越来越严格甚至严苛。
彼时百废待兴,官员调任很灵活,吏员表现良好也能破格为官,但监察系统却是例外,不仅不允许破格提拔,就连正统科举考入的进士想要进入科道也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是为“理刑半年,考试除授”。
作为起兵夺位的皇帝,太宗对手下官员的掌控力度更大,对监察系统更重视,官员在个人素质以及地位上都远非普通官员可比。
“口含天宪,清华之选”就是对监察官员最恰当的形容。
于谦于廷益,御史出身,言官清流。
胡濙胡源洁,担任过兵科、户科给事中,科道宿老。
此时监察系统出身的官员不止骨头硬,个人操守也硬,像胡源洁这种怂的让人心疼的小老头纯属是让朱祁镇和王振这对主仆的骚操作玩坏了。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唱喏,早朝的重头戏来了。
文武百官先是例行沉默片刻,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一群小老头大眼瞪小眼儿,各个心怀鬼胎。
一声预咳(奏事前先打招呼,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之后,一名身形消瘦的官员出列,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准奏!”
鸿胪寺官员走到队伍中,将对方奏本接下来,展开,抑扬顿挫的朗诵起来。
能有资格在御前奏事,除了在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残酷的科举考试中杀出来,还要熬资历,所以文官一列,年轻力壮的仅仅是少数。
大多数奏事的官员需要专门的官员朗读奏本,这些代为朗读奏本的官员多出自鸿胪寺或者通政司,为了达到美观瞻的效果,多选取美姿容大音声标准者。
听着听着,朱祁镇脸色不对劲了,黑的几乎能拧出墨汁来。
满朝文武都能看出万岁很生气,即将在暴走的边缘,那么万岁又是为什么生气呢?
难道是万岁喜欢报喜不报忧?
想想也是,再有几天就过春节,又赶上万岁亲政,双喜临门,这时候自然不太喜欢听那些闹心的事。
坏了,我成了土木堡战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