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自从秦部族立为诸侯国,多少年来,这函谷关就是秦国的国命之门。有函谷关在手,秦人就坦然自若,丢失函谷关,秦人就像袒露胸口迎着敌人的长矛利剑一般举国紧张不安。
当年被山东六国称为“虎狼之国”的秦国依靠函谷关多次抵御了其他几国的合纵大军确实也被攻破过几次,有“战国第一雄关之称”。
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函谷关这一地形优势对于秦人的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可惜雄关函谷今犹在,未见当年老秦人。这关中经过刘氏三代人的经营,早已成为老刘家的家业,关中的秦人后代都成为了汉王朝的拥护者,秦砖秦瓦都成了汉砖汉瓦。
“南越王,久别关中许久,如今重回关中,想必颇有感慨吧!”廷尉吴公笑着说道。
与廷尉吴公同行后,赵佗便盛情邀请吴公与他同坐一辆马车,想要从吴公这个廷尉嘴中尽可能的了解汉朝上层的情况。
吴公对于赵佗的小心思自然是一清二楚,也表现的很热情,基本上是知无不言,两人相谈十分融洽。
“是啊!关中也算是寡人的第二故乡,寡人虽然出生在赵地衡山郡,却是在关中长大的。一别几十年再回关中,已然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关中了!”赵佗看着关中的风土人情感慨道。
看着感慨万分的赵佗,吴公没有说话,他有点同情眼前这个落寞的老人。赵佗虽然在南越裂土分疆,可南越终究不是他的家乡,如今回到关中故乡,所熟知的一切却灰飞烟散。
两人路上没有继续说话,就这样静静的坐在马车里,马车离长安越来越近了。
长乐宫,温室殿
“回禀陛下,南越王赵佗已过函谷关,正向长安而来。”中行说恭敬道。
“嗯,让典客刘揭先行在渭桥迎接南越王,通知文武百官与朕一同在司马门等候南越王。”刘襄沉声道。
“臣明白!”中行说应道。
九卿之一的典客亲自去渭桥接待赵佗,皇帝率领百官在司马门外等待赵佗的到来,刘襄这番操作也算给足了赵佗面子。
典客刘揭和奉常刘不疑这几天为了迎接南越王赵佗也是忙坏了,他们必须要给赵佗展现出大汉朝的威严,让赵佗心悦诚服的内附大汉。
接到南越王即将到达渭桥的消息后,刘揭急忙率礼官在渭桥等候南越王赵佗。
“南越王,前面就是渭桥了,马上就要到长安了。”马车外传来校尉黄瑜的声音。
“渭桥到了!”赵佗听到声音,激动的拉出车帘朝外看去。
渭桥在赵佗心里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年赵佗就是从渭桥率军出发的,沿着秦楚粤驰道征战百越之地的。
三辅黄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间,故造此桥。”
这座渭桥是当年秦人定都咸阳后的交通要道,建于昭襄王时期,白起、王翦等历代杰出将领都曾在渭桥上感慨人生。
那时候长安只是咸阳附近位于渭河南岸一个乡聚的名称,并不怎么出名。
等到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惠帝建设城墙之后,渭河从秦王朝都城的城内河变成西汉都城北侧的城外河,渭桥就成为了通往京师大道上的重要通道。
由于汉代长安的西侧与南侧,存在着以建章宫等宫观为核心,并有城垣围护的上林苑,这就使得长安城的对外交通被迫形成了仅有东、北两向的交通格局。这样,位于长安城北侧的渭河和渭桥,就在长安城北向、西向交通线上最为关键。
历史汉文帝从代国来长安继承皇位,周勃陈平等老臣就是在渭桥等待文帝的。
渭桥始建于秦,作为秦咸阳的都城内交通,连接渭河南北的咸阳宫殿群西汉建都长安,渭桥作为长安通向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咽喉,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汉威天下之刘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