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和弟弟每人每月粮食订量为二十一斤。他们每人每天早上和晚上吃二量稀饭加点咸菜。中午买一个三量的小馒头加一碗菜汤。莱汤太稀,有时里边只有几片莱叶,有时有两片薄薄的冬瓜。汤上面总是漂着一两滴摇婆子油。若让他们放开量吃,最少也得再加三分之一,才能满足身体所需。
为了能让工人们吃得饱一点,支部书记李英玉发动全厂领导想办法。让司务长到农村去收集一切可以充当食物的东西,散落在农田里己经干枯的红薯藤。萝卜地里半干发黄的萝卜英都被运到了厂里。食堂的师傅们把这些东西洗干净后,参杂在粮食中,做熟后随饭售出,让工人们多吃一口,聊以饱腹。
王宏宇兄弟在厂里的这些举措中也受益不少。
回到向阳不久,寒假就结束了。王宏云带着弟弟在毛巾厂周边联系接收王宏宇兄弟的学校。后来还是在厂党支部的协助下,在磁器街小学报名入了学。
磁器街小学的校园杲在原基督教教会旧址上改建的。两栋西式建筑的楼房很大,也很陈旧。政府将这些房屋改造加固,分隔成几间教室。又加盖了一排平房,建成了这所小学。学校规模不大,却是一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完全小学。而且教会前的院子很大,学生们课外活动的场地却是很宽畅的。
人生一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