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五这个知县,去亲切调查一位佃户有什么困难时。
那位佃户带着满脸的窘迫,不顾朱五将他家徒四壁的现状看得一清二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硬说自己日子过得很好,什么都不缺。
虽然在大明看到一些和后世很像的地方,可以缓解朱五那本没有多少的思乡之情,但他真的不想看到这些东西。
可他又不能说什么,毕竟他上辈子在有一屁股债,没有任何财产的情况下,被亲切调查困难时,他的做法和这个佃户没有任何区别。
想了想,朱五又尽可能表现得随和道:“你放心说,无论说什么,本官都不会说到外面去,也绝不会让你主家知道你说了什么。
就算会做什么,也只会对你有好处。”
那个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满脸老相的佃户根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哪怕朱五也能看出他内心的不信任。
这种情况,自然只会获得一样的答案。
朱五闻言稍微皱了皱眉,发现那佃户开始哆嗦后,又连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决定换个方式调查。
问道:“这房子是你的吗?”
佃户不敢撒谎,只能低着头,如实答道:“是主家的。”
果然,他连家徒四壁都称不上,朱五心里叹了口气,又指了指角落里离立着的,破破烂烂的农具问道:“那些东西也是主家的?”
佃户点了点头。
朱五又问道:“那你有什么东西,就是不给主家种地以后,你自己可以带走的东西。”
佃户闻言,只是将几个破烂的陶器摆在朱五面前,然后就想把自己在屋外的儿子拉过来。
朱五连忙制止道:“好了,好了,本官知道了,这就离开,如果你主家要问本官怎么问的,如实回答就好。”
至于妻子,他没有,朱五也不想问他为什么有儿子,没妻子,要么是死了,要么是借钱租了典妻生子,或者是被他租出去了。
总之,肯定都是伤心事。
离开这家佃户,朱五又走访了几家佃户,他并没有刻意找那些穷苦人家,可情况好点的佃户,只是有些农具而已,情况最好的,也就有一口铁锅。
情况比朱五想的差太多了,让他心情很差。
魏二大着胆子提醒道:“县尊,以后要不要把那些朝堂大员拉过来,让他们看看大明百姓生计有多艰难?”
他对现在朝堂上的那些东林党可是恨之入骨,哪怕这时候说这样的话风险很大,却还是想冒险一试。
朱五嗤笑一声,冷道:“就算让他们看见了又有什么用?他们家里不养佃户,不知道佃户什么情况吗?
就算当着本官一起看,他们也就说一些自己无能之类的废话,不会让那些佃户少交一粒粮食。
说不定还有人敢骂几句本王,说就是因为本王盘剥,才让这些百姓生计如此艰难。”
魏二见朱五已经大怒,不敢多说话。
崔文茹却留意到朱五眼里的忧虑,问道:“相公可是对那些人的穷困感到忧虑?”
朱五叹了口气,点头道:“没错,我大明穷者太穷,富者不够多,还都是守财奴。
一旦大规模退佃,让那些百姓到作坊里做工,必然会生产出大量货物,可这些货物要是没人买,作坊没有利润,百姓就会没有营生。
为夫本来想着,让作坊里生产一些不愁卖的东西,可大明百姓太穷了,什么东西都买不起,现在,为夫真不知该如何行事了。”
崔文茹开解道:“相公何必这么急切?在承接了转运军中辎重的生计后,山西省的民生就变得好了很多,早已没有只种十几亩地的佃户了。
这南直隶想必应该也一样,只要接手制造军中辎重的产业,民生也会越来越好,到时有足够多的百姓购买出产的货物时,相公之忧,自然迎刃而解。”
朱五摇了摇头,反驳道:“一步步来太慢了,等到南直隶,不,只要吴江县的地主们用退佃改雇之法发了财,其他地主很快都会想到这点。
三年平辽后,才知自己是崇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