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叹息,知道自己这是交浅言深了,毕竟二人同在曹操麾下时,便几无交集。如今各自身份,更是尴尬,也难怪荀攸如此。
念头至此,于禁索性挑明去讲:“以我看来,中散大夫此行未必成功,张绣此人杀司空大将嫡子,今政归陛下,司空仍在,张绣多半选择观望。”
“张绣如此,而陛下安定宛洛再图袁术之意甚坚,公达计策虽好,奈何见效太慢。”
荀攸微微有些吃惊的看着于禁,道:“将军当知,青州军之事,司空亦常困扰,终是未暇解决,今将军以勐药下之,必有反噬。”
于禁心中叹气,若不是没得选择,谁会来挑这一担子事,现在虽不知皇帝是否会言之有信,但奉旨行事至少家人无恙,若是抗命不尊恐怕立有不测。
于禁正色道:“为国事不敢惜身,虽有反噬,我一身当之。”
荀攸听出于禁话中的言外之意,心中对皇帝的兴趣更添了几分。
他与荀或完全不同,并不以汉室为念,因此当荀或选择帮助皇帝时,面对曹操的怀疑,荀攸仍然一心一意辅左曹操,直到事不可为,方才出言相劝。
连日与荀或通信,荀攸对皇帝和曹操落下帷幕的斗争有了个基本的复盘,最让他感到心惊和不可思议的,不是皇帝的胆魄或策略,毕竟对于荀攸来说,秉大义于己身,执王道威临不臣在史书上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单单是刘家,这种事也干过许多次了。剧本或有不同,核心却是同样。
真正让荀攸觉得叹服的,是皇帝的识人之明,这个数年前还只知道哭泣,喜怒皆形于色,让荀攸提不起一点兴趣的小皇帝,在这次夺权中如最优秀的棋手一般,将每一个人都填进了最适合他的那个位置。
三国之献帝兴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