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凭借着“以德服人,能折节下士”,令天下游侠和寒门士子纷纷来投,另一方面依靠着数年时间的积累,以及破高句丽、平扶余、定三韩、并四部乌桓和两部鲜卑,占幽、冀、并三州之地,南据黄河,北控燕代,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
此时,刘备也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挟持皇帝的董卓及其后继者皆已败亡,要不要去迎接天子刘协?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控制得住,天子会是一张王牌,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谁敢不从就捶谁;控制不住,天子就是一团烈火,随时都会把周围的人烧成灰尽。
满堂文武就这个问题分为两派,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一派坚持恭迎天子赴邺,奉天子以令不臣;
另一派则坚持不理天子,自行发展实力。
“明公,当早下决断啊。”
冀州别驾崔钧出列劝道:“明公乃帝室之胃,世受皇恩。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宗庙毁坏,而各州郡虽然都打着朝廷大义的旗号,可实际上都在各自谋划,干的都是相互吞并的事,有谁真正为天子、国家、百姓着想的呢?如今我们冀州大体平定,正是迎奉大驾,安宫邺都,奉天子以伐不臣的好时候呀。如果明公这样做了,天下谁还能挡得住您呢?”
其实这已经是崔钧第二次向刘备提出了迎奉天子的想法,之前刚到邺城投奔刘备时,他已经提议过了一次。
刘备当时以“正在与袁绍决战”为由,没有表态。
崔钧字州平,是故太尉崔烈次子,本身乃河北名士,家世显赫,才学出众。崔钧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其父崔烈当年花费500万钱买司徒一事。崔钧对其父曰:“论者嫌其铜臭。“崔烈大怒,举杖击之。崔钧当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鹖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楇而走,孝乎?“钧对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崔烈惭愧而止。
中平六年,因崔钧参与讨伐董卓,父亲崔烈被捕入狱。董卓受诛后,崔烈出狱,担任城门校尉。李傕与郭汜率领凉州军攻破长安城,崔烈战死。
是故,崔烈常有向西凉军报父仇之心。
而想要报父仇,首先就得投靠一个比西凉军更强大的势力,于是崔钧便在陈群之后投靠了刘备,
其次得控制皇帝,这样就可以想打哪,就打哪。
也就是说,崔钧是汉臣的身份投靠的刘备,而不是冲着刘备本人来的。
不过刘备并不知道崔钧的本意,听了后者的话,默然良久,觉得言之有理,便打算从其言,去河东迎奉刘协。
这时候,另一个别驾,颍川人陈群跳了出来。
陈群言辞激烈的对刘备说道:“崔别驾此言过于荒缪!实在是大缪至极!
汉室衰败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咱们如今想复兴它,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况且如今各地英雄并起,各自占领州郡,聚众称雄,麾下均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士卒。现在就好比秦朝末年一样,‘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如果将天子迎奉过来的话,到时候大小事都要上表陈奏,如果听从天子的话,我们就会受到掣肘、明公的权力也会受到削弱;可是如果不听天子的话,那就是违抗圣命,会被天下人冠以忤逆奸贼之名。由此可见,将天子迎奉来邺城,绝非良策!还望明公三思啊!”
“这…”
刘备本来都准备听从崔烈的提议了,但是陈群的话让他犹豫了起来。
陈群反对迎立天子,主要理由有两点。一、不应该拥立天子,应该自立或者另立。陈群认为当前的形势与秦末一样,是先入关中者先称王,意思就是说这个汉朝已经要灭亡了,不应该再拥立刘协,言外之意就是刘备可以自立为王,在废墟上重建大汉,或者另立他人为帝。
二,无法解决刘备与天子之间的命令问题。迎立天子后,听不听天子的命令?到时候,名义上大家都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做事,私下里,如何区分谁是效忠刘备的人,谁是效忠刘协的人?当天子和刘备发生冲突时,大家应该站哪边?
高武三国:我大哥是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