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有骑兵冲来,太子属官更是惊惧。
此地属于蒙古部族控制的地界,一旦蒙古人有异心,太子危矣。
太子不论是被俘还是被杀,自己都要担责,砍头都是轻的,故而一个个面露紧张之色。
不多会,马蹄声渐近,已经能看清来人服装,黎启武仔细眺望了半晌,长舒了口气,道:“是关宁军!”
朱慈烺听了,派人前去接洽。
很快,一个全身穿甲的年轻人纵马而来,距离太子护卫百步时,翻身下马,一路快跑过来。
朱慈烺看着来人,虽然知道定是自己人,但是一时猜不出其身份。
“来者何人!”黎启武大喊。
来人听到,连忙驻足,大声喊道:“臣乃辽东都指挥使司、辽东侯吴三桂之弟,吴三辅!奉辽东侯之命,率精锐骑兵,前来护送太子回京!”
朱慈烺打量吴三辅,只见他铁甲铁帽,面色黝黑,虎背熊腰,很是威风。
对于吴三桂的身家,朱慈烺倒是了解一些。
吴三桂之父吴襄,祖籍江苏高邮,明朝天启二年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二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
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于发动“大淩河之役”,任辽东总兵的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直到李自成围城北京时才复启用,掌管京营。
吴襄生有三子,长子吴三凤,在崇祯十五年和舅舅祖大寿一起投降了建虏,现在被软禁于盛京。
次子吴三桂,今年34岁。
三子吴三辅,今年26岁,成年后跟在哥哥军中任职,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功绩。
朱慈烺听是吴三桂派他来护驾,心道:“应是辽东侯送给自己弟弟的功劳,同时结交自己这个未来皇帝。只是用意太过明显了,虽然不好拒绝他的好意,也不好真让他动用义州兵马千里迢迢来护送自己。”
想到这,他朗声道:“吴三辅,你既然来了,就随本宫南下吧,等到了长城,即刻折返!”
吴三辅听了,大喜道:“臣遵旨!”
至此,朱慈烺身后又多了一个跟屁虫,三人一路上偶尔说说话,倒也不闷。
朱慈烺看着荒芜的旷野,突然开口说道,“本宫这两三个月,从京师到山海关,从山海关到蒙古东部,走了不少地方。”
黎启武和吴三辅听了,快步跟上,仔细去听。
“本宫见曾到了无数良田,也曾见到很多荒地。
都说百姓没有自己的耕地,因而吃不上饭。为何,不去开荒?就算是百姓愚钝,那些官员为何不组织辖地内的百姓开荒?”朱慈烺颇有些不耻下问的意思。
黎启武是巡抚之子,自小锦衣玉食,哪去过农地,自然不知,听到太子如此问,也很好奇。
吴三辅年纪比朱慈烺这二人大了十岁,又久在辽东军中,曾视察军屯,也跟随士卒开荒,吴家也有大片的私田,所以是知道一些的。
他缓缓说道:“回殿下,即使有荒地可以任由百姓去开垦,但是百姓可承担不起啊!”
朱慈烺疑惑:“为何?在新地上辛勤耕地、播种、除草除虫,等秋收了,不就丰衣足食了!怎么承担不起?”
“殿下,开垦荒地,就得用牛,用犁,用人,用种子,要有活水。可无地百姓本就一贫如洗,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谈何开荒?
他们的现状就是帮地主干农活,地主分点粮食给他们,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如若离开地主,空出来一年时间去开垦,没有地主提供的那点粮食,他们就没有了吃的。
难道忍饥挨饿去开垦吗?哪有人能撑过一季,何况还有养家糊口。
吃喝都愁的农民根本迈不过这个门槛,对于他们来说,开垦荒地,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敢想。”
朱慈烺没想到开荒还有这个先决条件,顿时感觉自己想简单了,道:“你继续说下去。”
崇祯是个发明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