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如果他们真的把崔家的粮食搬空了,老百姓就得担心他们也学之前的崔家一样,搞限量发售那一套。
这是他们不想再经历的了。
而崔家还有粮食,老百姓也就能安心,哪怕是长明粮铺买不到粮食了,他们也还有一个备用的选择。
这也是李承乾之前就安排好的。
当杨、李、王三家将凑足了人手,押送着大量的粮食从泾阳出发的时候。
赤水源上早已是一片茫茫白雪。
白灾如期而至。
极致的严寒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人们活下去的信心。
相较于草原上,日月山却是更加的严重。
本来地势就高,加上物资匮乏,若不是李承乾将所有人集中到了一起,又弄出了火炬,再加上披风手套什么的,这日子只会更加的艰难。
披风手套都发下去了。
虽然没有做完,但李承乾还是发下去了。
这一批,优先满足孩子,其次是伊原峰麾下的怨军将士,满足了他们后,才是那些需要白日里依旧冒着严寒去垒城墙的汉子,至于其他人,自然就落在了最后。
没办法,事有轻重缓急,大家倒也能够理解。
加上之前李承乾有意无意的给大家灌输日月山的思想,大家也渐渐认可了这日月山,虽然有些时候还是亲疏有别,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
也就是在白灾来临的时候,李承乾第一次尝试性的对所有人下达了一个命令。
听清楚,是命令,不是通知。
命令的内容很简单。
因为柴火不足的原因,从即日起,禁止任何个人私自生火做饭,一日三餐统一供应,节省下来的柴火和牛粪供所有人取暖。
刚好山谷里的火炬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正好可以利用起来烧水做饭。
先告诉你为什么,然后再说怎么做。
命令很清晰,原因很简单,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得懂,所以也没人反对。
说到底,大家只要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就行。
哪怕普西偌他们对此都没意见,毕竟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冷,谁也不知道这该死的天气会在什么时候好转起来。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个或者一群人,只要开始服从另一个人的命令后,就会慢慢的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甚至慢慢的将那个发号施令的人当成他们的领导者。
这一切,李承乾做得悄无声息。
为了尝试发出这第一个命令,他可是做足了准备的。
当然,为此,李承乾还专门让张大娘等人组织了一支厨娘班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好日月山将近千余人的一日三餐。
是的,没听错,就是一日三餐。
原本还是一日两餐来着,但略一琢磨,泾阳那边的粮食到之前,他们的粮食还是很富裕的。
如今,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饿了肚子可不行。
而众人一听一日三餐,也着实吃了一惊,就连伊原锡都跑来说这是糟践粮食。
可李承乾却惊奇地告诉他们,如今一日三餐所消磨的粮食,和当初各做各的所消磨的粮食相差无几。
这让几人顿时哑口,临走时还在嘀咕,那要是一日两餐的话,岂不是能更省粮食。
李承乾懒得搭理他们,账是这么算的?
这天,李承乾正在帐房里跟张大娘交代,在吃饭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公平,绝不能因为汉人和鲜卑人而区别对待。
这个问题,李承乾几乎每天都会叮嘱。
民族矛盾就是从这种细微的小事上,慢慢拉扯出来的,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就在这时候,李勤俭推开帘子走了进来。
见他像是有话要说,李承乾便让张大娘先去忙活,临走前,还不忘再叮嘱了一句。
“出什么事了?”等张大娘走后,李承乾这才拿起桌上的水壶倒了一杯开水。
贞观无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