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请我来通判府相见,具体何事?”
“难道只为了私交?”
通判府前堂。
堂外阳光映雪,堂内刘彦、万山落座用茶,环儿被府中丫鬟带去见怜云小姐了。
闲聊时,刘彦问起那两位翰林钦差约见自己的意图。
杨万山放下茶碗说:“我以为不止是为了私交。昨日我等聊说天子封赏,我见周张二兄似乎还藏着事未说”
说着他眼看堂外,小声接耳道:“我和内兄揣摩天家君心都以为他遣翰林学士做钦差,是为了一试世才你学问和师承”
“若真如此,可能想让你入仕,助其治理天下。”
前半句刘彦倒是认同,天子可能对自己身学好奇,但万山后话他就不能苟同了。
他引用礼记大学名言,说:“欲明明德者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眼下我只得明心,还未得正心。”
“天子再如何赏识我,又岂会让一个未成家立业之人帮他治理国家?”
“就算天家不拘一格用人,我也不敢盲目入仕。”
“否则心志不明,治理一方而害一方。”
说完他又谈起自己对于治国想法,告诉万山:“我大概会从政入仕,但要等到学有所成之后,届时再看天下格局如何。”
杨万山赞他有自知之明,说:“若天下为官之人都如世才一般,从政为官只为了治理国家,而不取利、贪污、结党营私,那天下势必太平。”
刘彦道:“起初大家理想相同天下所有读书人为官开始皆为治世。后经过诸般熏染就有人逐渐改变了初心。志向也变了。”
“所以大学中才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要义在于致知表里,使君心固道!”
“只有坚定道义,巩固志向,才不被诸多欲念心蚁啃毁道义。”
“做不到正心,又谈何立志,说什么治国平天下?”
“喊出来也不过是一腔热血,一句豪言罢了。”
“公子所言甚是!”
堂外传来女子赞同声。
二人望外,阳光白雪映衬李怜云持书走入。
她身披绒氅,斜带珠钗,身貌透着书卷气、药草香,比神魂面貌更清丽。
身后跟着环儿和一丫鬟。
主客双方彼此目视。
刘彦观赏怜云装扮,见美色中有雪中梨花之韵味,起身施礼:“小姐今日之容,真可谓一朵梨花压海棠。”
若换一人如此说话大概会被她当成登徒浪子、撩拨之语但言出自刘郎之口听着便有十分悦耳。
怜云还礼浅笑道:“公子过誉。家父早欲请公子过府一叙今日沾了两位翰林福气,迎得公子登门,又送来一方清誉”
“家父与钦差去府衙宣旨,命我在家待客。”
“小女子百般思量,唯恐有失待客,想以一篇典故作为谈资,也请教公子,解我不明之处。”
刘彦留意到她手中书,封面书名曰松山雾雪录。
直接聊此话题,问起此书和她所言典故。
李怜云把书递给他过目,说:“此书与青竹雅集相似,乃太祖年间名士白玉剑寒所著,收录民间百篇异闻。”
“我偶得几本,这本中有一篇酒虫,我读不大懂。”
“白玉剑?”
刘彦记起此名,在徐州时山君曾以白玉剑典故,与他讲解何为真学,不想有缘见到他的著书。
在怜云指点下,翻看她所言酒虫一篇故事。
这篇故事很简单。
说的是,常山刘某嗜酒,却喝不醉,有时他也好奇自己为何喝酒不醉。
一日游僧拜访,指出他喝酒不醉是因为胃里有酒虫,并用药使他呕吐出酒虫。
聊斋狐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